第221章 金兀术来了

八月,西伯利亚的冷风越过广袤的山岭,染黄了塞外草原,在雄阔的燕山山脉化作一道道中秋的凉意,最后在河北北部,太行山以东停留下来,在黄绿相接的季节,形成独特的美景。

但赵州、冀州防线的宋军,却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

战云从北边滚滚而来,笼罩河北北部。

从八月初七开始,连续好几日传来的情报,都显示金军在真定府大规模聚集。

前线宋军开始紧急调援,甚至军民连夜赶工赵州一带未完成的工事。

宗泽在大名府的调兵令也开始往外发,磁州、洛州、邢州后备宋军,开始规模性往赵州调集。

大批军粮越过邢州,往赵州派遣。

加上年初宗泽在赵州安排的两万军民,这一次赵州、冀州一带,一共将囤积十万宋军军民。

禁军人数高达五万。

主作战方式依然是防守。

而且宋军的防御体系在经过了第三次宋金之战后,搭建得更加成熟。

河北军镇内部的彼此配合,明显也更加默契。

最最重要的是,军事体系中,加入参军司(参谋部)这个角色后,原本分散的各军,相互之间有了联系的纽带。

即便各军军官之间依然有间隙,信息和军令的传达,却比之前要提高了太多。

此次河北调兵就可以看出来,大名府的调兵令一出,各军镇都开始行动起来,从不同的方向朝赵州、冀州汇聚。

八月十二日,河北的军报放在了赵宁的桌上,是大名府送过来的。

有侦查到的金军的情况,有宋军布防安排,还有对接下来几个月粮草的需求。

从十月推算,到明年三月,半年时间,河北西路各军需要40万石粮草。

这还只是吃掉的,如果真要将40万石送到前线,稳重起见,朝廷要准备80万石。

如果算上张浚和李纲的,再算上河东路,往后推算半年,赵宁怕是要准备至少300万石以上的粮食。

赵宁立刻给宗泽、张浚和李纲回信,让他们放心,粮食随时都有,好好整顿防线。

并且告诉他们,金军表面上是在真定府大张旗鼓,但很可能是声东击西。

都是千年老狐狸,谁都不是傻子。

而且赵宁推测,此次金兀术大军南下,是金国一次军事试探。

第三次宋金之战,金军没有捞到便宜,还损失不少。

金国朝堂上,向来强势的主战派们,肯定是不服气的,更不可能就此咽下这口气。

但主和派也必然为了争取政治利益,在朝堂上大肆推动主和。

就马扩送来的金国燕京人事变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宗望驻守燕京,说明主和派的势力在增加。

所以,如此推算,金兀术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可以说是主战派的一次军事冒险。

既然是军事冒险,有这样几种可能:

一、攻打防线,试探宋军防线情况。

二、绕开防线,深入大宋腹地,打击最富裕的地方。

此次出兵有一个大背景、大前提,就是东京新政,新政引发朝堂争论,金人的这一次军事行动是否与大宋新政有关,赵宁尚不能完全确定。

但他也做了防备。

八月十五日,赵宁秘密将岳飞调回来,命他领兵速速东进,抵达徐州,扼守徐州。

扼守徐州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守卫两淮要地。

金人也知道第三次宋金之战,大宋损失不轻,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没有人说得清。

赵官家又在官方报纸上大肆宣传增兵的新闻,金国遍布在河北、河东、京畿的细作也多方面接到了赵官家持续增兵的风声。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金军的试探性军事行为开始了。

若是试探出大宋已经真的是强弩之末,金国必然会再次大规模动员,大军南下。

但若试探大宋依然顽强反抗,金国朝堂局势恐怕就另说了。

八月中旬,宋军斥候在真定探查到相当规模的金军,正在南下,人数约有数万人,旌旗如云,遮天蔽日。

八月十七日,赵官家发往前线的信函到了京兆府、大名府、沧州。

西、中、东线,立刻全部警惕起来。

八月二十日,斥候来报:“殿下,有一名为李成的人,前来求见,说是有宋军的主要情报!”

金兀术一听是李成,立刻说道:“快快带来见我。”

不多,李成见到了金兀术。

“末将李成参见殿下!”

再次见到李成,金兀术颇为惊喜,他现在正是大力扩充自己实力的时候。

眼下的金国与去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完颜杲隐退幕后,宗翰被收了领兵的兵权,也开始坐镇幕后。

而他,完颜兀术,在第三次宋金之战中,是损失最小的一路,算是打得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