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看侯王(十)(第4/5页)
“韩莳芳最敬重仰慕之人,便是陆允安,他不能接受陆允安身上出现这样的‘污点’,所以他从不愿揭露当年真相。苏文卿知道此事,所以他觉得陆允安身败名裂,乃咎由自取,提起自己的父亲,毫无敬重。”
说到此,卫瑾瑜抬眸看向谢琅。
“我要给徐安陵正名。”
“而陆允安之功,功在千秋,他虽有失察之过,我亦愿给他一个清名。”
“我想将这一切,刻成碑文,竖在西京,功过是非,交由世人评说。”
“我想,天下,后世,青史,会给他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我想,这也应是陆允安所愿。”
少年郎一双乌眸,在昏暗的值房里燃着星火。
——
西京一案真相公诸天下次日,卫瑾瑜去狱中见了卫悯。
卫悯一身囚衣,手脚戴着镣铐,坐在干草上闭目沉思。短短数日,这位昔日呼风唤雨的柄国重臣,须发皆白,老了十岁不止。
卫瑾瑜站在牢门外,道:“我来送祖父最后一程。”
听到这个久远的称呼,卫悯睁开眼,看向少年。
这么多年了,他从未仔细打量过这个孙儿,此时卸下一切,卫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孙儿眉目间,已经有了许多晏儿的影子。
他这一生,拥有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便是那个最器重的儿子。
然而卫氏虽一败涂地,谁能想到,最后继承大渊大统的,会是卫氏人。
卫瑾瑜似乎窥出他所想。
道:“我过来,是告诉祖父,我会推倒乌衣台,烧了卫氏宗祠,将卫氏藏书,无偿放入藏书阁里,让天下学子研读。”
“卫嵩会被斩首,卫氏其他男丁会全部流放至偏远之地,永无入朝为官之日。”
“以后,卫氏不会存在,乌衣台不会存在。”
“这天下间,不会再有世家,也无人会再记得卫氏。”
卫悯戴着镣铐的手,终于颤抖起来。
说完这些,卫瑾瑜笑了笑,便转身朝外走去。
走过漆黑的甬道,走过阴暗潮湿,一直走向甬道尽头的光明处。
那光明处,有一人扶刀而立,静静等着他。
卫瑾瑜知道,以后再长的路,他都不必再踽踽独行。
他终于可以尝试着从黑暗中走出来,一点点品尝光明的滋味。
——
诸事尘埃落定,除了一个堪称心腹大患的裴北辰,先帝的葬礼终于被姗姗提上日程。
礼部的官员其实已经很急此事。
因眼下这个节气,先帝棺椁已经在太仪殿内停放了数日。
再放下去,不进行安葬,恐怕就要发烂发臭。
而他们的尚书大人,看起来完全不着急。
自然,时至今日,也无人真正看过先帝遗体究竟是何模样,因新帝登基当日,梁音便亲自入殿封死了棺椁。
梁音亲自到武英殿禀报葬礼的事。
“先帝生前下了罪己诏,按照正常规格下葬,恐怕不合适,依臣看,先帝生前节俭,不如省去一切繁琐礼节,薄葬。如此,也算全了先帝拳拳爱民之心。”
“另外,先帝生前虽已给自己修建了陵寝,但那处陵寝连遭暴雨,损毁了不少,还未老得及整修,依臣看,不如先将先帝葬入魏王陵寝内,以后再行迁移。”
梁音垂目,语气平平叙述着。
好似并不知道,先帝为皇子时,受魏王欺侮最多。
卫瑾瑜点头。
“梁尚书考虑周全。”
在梁音要退下时,道:“梁尚书留步。”
梁音便停了步,问:“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卫瑾瑜:“朕想知道,梁尚书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梁音神色不变。
道:“陛下知不知道一件事?”
卫瑾瑜看向他。
梁音还是那副无风无波的面孔:“陛下的眼睛,和长公主很像。”
“而臣,不过是报故人之恩而已。”
“只是,下回再找人誊抄供状,陛下记得找个笔迹更好一些的。”
语罢,梁音躬身道:“臣告退。”
谢琅进了殿,就见卫瑾瑜坐在殿中圆案后,安静喝茶,身边一个宫人也没有,连桑行都被打发了下去。
谢琅笑着走过去,问:“可解了困惑?”
卫瑾瑜点头。
“解了。”
“答案如何?”
卫瑾瑜坦诚道:“有些意外,又觉得合情合理。”
见谢琅手里握着一封信,便问:“这是什么?”
谢琅神色却有些奇怪。
道:“我大哥的信。”
“给你的?”
“算是吧。”
谢琅神色看起来越发奇怪。
卫瑾瑜打量着他,忽道:“让我猜一猜,可是与裴北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