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4页)

胤禟嘿嘿一笑,听四哥说起这些往事,他心里还挺骄傲。

胤禛皱眉:“问你正事,别跟我打马虎眼。”

“我福晋的事情你问她去,别问我,问我,我也不说。”胤禟轻哼一声,转身走了。

胤禛站在原地,跟在后头的苏培盛忙道:“我看九福晋手下的账房肯定学了什么特别的法子,奴才看他们做的表格不仅特别清楚,还十分靠谱。”

叶氏商行的账本要每个经手人签字,册子上面还盖了骑缝章,那个章也是特制的,只要经过他们手的账,很难被篡改。

胤禛知道,所以他才想知道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

“主子爷,您是想在咱们府里实行这一套?”

胤禛不只想在府中实行,还想在户部实行,推广到各级州府县衙等。

可是,这样做势必要劳师动众,很多人肯定会反对,以皇阿玛如今的性子,只怕并不会同意。

这次出京办事才几日,满汉大臣之事、官员俸禄之事、官员贪污、户部账册,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件都是大事,每一件都是急事,他心里惦记的这些事,只怕皇阿玛一件都不想动。

太子、大哥、三哥、八弟,如今冒头的这些兄弟,胤禛觉得,如果他们登位,他们恐怕也是萧规曹随,说什么祖宗规矩,不能变。

胤禛想起去年山东赈灾时,九弟跳着脚大喊:大清迟早要亡。现如今,胤禛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不改变,大清碰到一场天灾赈济不及时,某地官员贪婪太过百姓不甘心受压迫,农民起义随时都可能爆发。

九弟说大清唯一的好处是刀子够利,再过十年二十年,整日玩鸟赌钱的八旗士兵,还有多少战斗力?

胤禛一想到这些就焦心,他越焦心,就越迫不及待,要将挖大清根基的贪官污吏清洗干净。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跟谁待得越久你就越像谁,胤禛自己毫无察觉时,他的想法越来越像胤禟了。

二十三箱账本,严真带着账房昨日到今天早上,忙了几乎一天一夜,也才清出四箱多账本。

孙全带着一群账房加入,一群人流水线作业,也是一天一夜,隔日早晨,他们把二十三箱账本都清理出来。

他们做出的总结表格,按照官员名字,贪污银两,按照从高到低的贪污数目列了一张表。

每个涉及到的官员,每人都有一张单独的表,他们哪一年在哪个地方为官,什么职位,贪污了多少银子,从哪儿贪的,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胤禟这个人更绝,单子列出来后,胤禟把吏部和刑部的官员都叫到房间里,叫他们一起群策群力,把这些涉及到的官员,谁跟谁是什么关系,同乡、座师、同门是兄弟、亲戚、姻亲等,全部理清楚。

这种得罪人的事,要换以前他们肯定不干,或者阳奉阴违地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昨日他们差点被那些贪官弄死,如今有机会报复一点回去,那肯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胤禟在一边看热闹,慢慢地,他看出门道来。

比如,王进这种前程远大的年轻员外郎,远远不如吏部的老主事知道的事情多。别看这些吏部主事也就是个六品小官,他们连江苏哪个官员后院的得宠小妾是谁送的都知道一二。

李德明原是甘肃布政使,甘肃和江苏隔那么远,江苏官场上的事情他居然也是门清。

李德明谦虚道:“我祖籍浙江宁波府,少时在江苏东林书院求过学,因师父指点,所以对江苏稍有了解。”

“熊赐履是你师兄,你们是在东林书院读书时结交的?”

“正是,师兄是汉阳府人,我二人一同拜大儒许善为师。”

“汉阳府官场你可知?”

李德明微微一笑:“略懂。”

胤禟震惊,果然不能小看能在官场几十年的老人,不管是个六七品小官,还是李德明这样的一方大员,肚子里都装着一堆秘密。

吏部和刑部官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账册上涉及到官员通过同乡、同年、姻亲串成一条条线,线头上的两人,一个是在皇阿玛跟前当了三十二年宠臣的高士奇,另外一人名叫老根。

胤禟奇怪:“这是什么名儿?代号?”

其他官员都觉得这是个代号。

不知道这个老根具体姓甚名谁,从和他相关的人分析,这人应该是个京官。

胤禟叫叶淮他们把名单都收起来,账册也装箱子锁好:“管他是谁,把其他人抓了,自然会有人供出他是谁。”

名单上除了江苏的官员,还涉及到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官员,胤禛提醒胤禟:“回去你就给皇阿玛上折子,我等皇阿玛折子来了就抓人,早抓了早放心。”

“我办事,四哥你不用操心,今天一早出发,就算拉着账册,赶紧着点,明日应该也能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