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黍离 第五十二章 悲驩付浩歌(2)
孔丘所说之人,姓姜,氏丘,名明,其族人世代为左史,世称左丘明。
昔日孔丘在鲁国为官之时,曾赴周王室拜见太史,查阅史料,以补充鲁国书藏,左丘明当时便与他随行,也曾在周王室藏书之中见过不少龟甲文,对此类铭文的了解,普天之下,除却昔日的周太史老聃和孔丘之外,便是他了。
此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深有君子之风,为世人所重,继任鲁国左史以来,就连三桓专政之时,他如实记载,无惧威胁恐吓,一字不易,反倒让三桓收敛,鲁国国君更是甚为倚重。当年鲁公欲重用孔丘之时,本欲召集三桓诸公商议,左丘明得知,便直言相谏,孔丘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因其守礼重义,圣人为政,三桓必失其利,如此问询,等若与虎谋皮。鲁公闻言,恍然大悟,方才直接任命孔丘为大司寇,而未经三桓议政。
孔丘亦十分尊敬左丘明的为人,两人亦师亦友,来往不断。
当初孔丘被迫离开鲁国之际,众人唯恐受到牵连,惹怒季孙氏,唯有左丘明带人十里相送,夷然无惧。
如此君子,坦**豁达,便是以三桓之凶横霸道,宁可冲撞鲁公,也不敢对他如何。
自此左史一支笔,绝无虚言,宁死勿改之事,也传遍天下。
孔丘看到这堆满了十来间库房的龟甲龙骨,自忖就算有众弟子相助,没有十年之功,也未必能整理出来。若得左史丘明之助,必当事半功倍,故而趁着孙奕之尚在,便带了他和子羽、曾参一同前去丘府拜会。
青青未随他们同行,留在孔府中也无事,干脆便自己进城,打算去扁鹊的医馆一趟,顺便也逛逛这鲁国国都。
鲁国国都曲阜,早在上古时期,便有炎帝神农氏在此筑城,后又有黄帝、少昊在此营建都城,其历史之悠久,甚至远于如今的周王都洛邑。当初武王伐纣灭商,将其胞弟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周公旦为周王室宰辅,辅助朝政,亦将王室藏书礼册抄录留存于鲁地,后来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以致犬戎攻入镐京,王宫被毁,而鲁国位于中原腹地,虽诸国争霸,战乱不休,曲阜却从未曾经历战火,依然保存了繁华的都城景象。
上次与扁鹊告辞之际,青青便问过他在曲阜的住处,他只说在城中一家医馆暂住,只因鲁国乃是神农氏故居,药山之中百草密布,很是方便他试药炼药,方才在此地逗留数载之久。
青青去过姑苏和帝丘,那是南北两地最繁华的都城,曲阜与之相比,繁华或有不足,沉稳大气却远胜二城。
或许因为是历史悠久,国君又是周王室近支,鲁国在诸侯之中,素来老成持重,国中百姓亦是知礼守节,这些年虽有三桓专政,架空国君,然城中大多是百年世家,就算是平民百姓,亦穿着整齐,彬彬有礼,行走街市之间,但见往来之人俱衣衫整洁,举止有度,连两旁的墟市店铺,都悬旗为面,商家客气周到,看着便让人心情愉悦。
孙奕之曾告诉她
,昔日孔丘在鲁国任大司寇,以礼治国,三年国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然而因三桓逾礼废制,损公肥私,孔丘怒而指责,却被季孙氏逐出鲁国,不得不周游列国,在外流浪了十四载。
可如今看来,他昔日所为,还是在这座城池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青青喜欢看这古朴沉拙的老城,哪怕街市不如帝丘繁华,哪怕宫城不如姑苏富丽,可这城中的人,来来往往之间,都让她感觉舒心畅快,哪怕小贩的叫卖声,都听着格外悦耳。
只是,她唯一没想到的是,这街市中的医馆,居然不止一家,她一路打听着到路人所指的医馆处,只看了一眼,就呆在了那儿。
就连偌大的姑苏城,全城也不过两三家医馆,可这小小的曲阜城,城池还没有姑苏的一半大,单这条街上,就有足足五家医馆,其中有三家,都挂着“百草”之名。
百草堂、百草斋、百草集。
其中,并没有扁鹊说过的百草门。
另外两家,名字中规中矩,一家叫神农馆,一家叫万药堂。
青青一下子就犯起愁来,扁鹊只说他在曲阜城中一家医馆暂住,却没说医馆的名字,她原以为顶多也就一两家医馆,可没想到,单这一条街上,就有五家医馆,还不知其他地方有没有,实在不行,也只能挨个去打听了。
她刚走到第一家,问起扁鹊,那医馆学徒便如看怪物般看着她,一脸惊恐之色,连连摆手,“我们这里从无此人,姑娘还是到别处打听吧!”
不光是他,第二家第三家亦是如此,甚至等她问完三家“百草”名号的医馆,一回头,发现他们竟然都在忙不迭地关门上板,似乎遇到了什么极为可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