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生与死(第3/4页)
她索性起身。
睁眼,窗外依旧昏暗无光,只有雨水激荡在天地。
在这样的天气里赶往一百一十里外的广阳,是否会遇到危险。
纪明遥下床,坐在窗边。
伴着雷雨的轰鸣,她拿起中泽县志,继续翻阅。
-
京城却已雨势渐缓。
纪明达虽早发动了近一个月,却幸而胎位还算正。她又素昔身体强健,孕中保养得宜,体力充足,生了整整一天一夜,在四月二十五日亥初三刻,平安生下一个男孩。
孩子重五斤八两、全须全尾、哭声洪亮。①
用上了参,没用上产钳。
产婆仆妇们来来往往替纪明达擦拭身体,更换被褥。温夫人不管外孙,只欣喜摸着女儿的脸,一声又一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明达没事,真是太好了!
纪明达看着孩子笑。
这是她怀胎九月生下的孩子,是她的亲骨肉。
她有孩子了。
她会好好养这个孩子长大、成材。温家败落了也不要紧。安国公府还在。只要这个孩子自己愿意上进、出息,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达成志向,重振家族、光耀门楣、功成名就。
她能做到。
这是她的孩子。哪怕有温从阳一半的血,也必会继承她的一切,不会辜负了她!
从今往后,他们母子,就是彼此的依靠了。
温夫人一直守到女儿睡下。
天已四更。安国公得知“母子平安”,便已回房安眠。徐老夫人看过孙女和重外孙,也已回安庆堂歇息。
只有纪明远还等在廊下。
徐婉不在。
温夫人听见徐婉想留下陪伴,被明远两句话劝了回去。
不管徐婉如何勾缠,明远能坚守住就好。
走向儿子,她欣慰说:“你也快去睡吧。虽不能出门,明日也别起得太晚,懈怠了功课。”
“是。”纪明远先恭声应下,又问,“大姐姐一切都好吗?”
“一切都好!”温夫人笑道,“走吧,我送你回去,今日也多疼一疼你。”
“太太守了一日一夜,快请安歇,我自己回去便是。”纪明远忙道。
温夫人便目送儿子离开启荣院。
她吩咐下人:“宵禁一过,就派人去温宅送喜信!告诉亲家太太和老太太,大姑奶奶才生产,孩子也小,实不好挪动,洗三只好就在安国府办。等大姑奶奶出了月子,便送她回去,满月礼还是要温家办,才合正理。”
孩子已经平安生下,还是男儿,嫂子和从阳应不会再提和离。
家里虽没了爵位,到底不算一败涂地。只要从阳愿意和明达好生经营,日子不会太差。
只是,从国公府的奶奶,成了五品捐官家的女眷,如此落差,明达可真能承受得住?
毕竟,为保她的孩子,这四五个月她住在娘家,过的仍是国公府大姑奶奶金尊玉贵的日子。
虽然心里担忧,可温夫人着实累极,不能再多思索,便回房歇下。
入睡之前,她又想到:
娘已缠绵病榻几个月,等听见明达生下重孙子的好消息,是不是就能好些?
……
温宅。
晨光方明,安国公府的管家已匆忙赶至,满面堆笑报了喜信!
大姑奶奶给温家留后了!
但,得了亲孙子的何夫人,与得了亲儿子的温从阳二人,面上却不见多少欢喜。
“可算是生出来了。”何夫人疲惫道,“既是母子平安,你回去告诉你们太太:老太太不行了。大夫说,也就在这几日。请你们太太自己想法子出来送送吧。”
到底是母女几十年。
虽然老太太成日骂天骂地,骂纪淑人骂崔家,骂沈家又骂张家,骂了住的屋子又骂吃的饭,无所不骂,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可人都要死了,也别计较太多,还是让她见亲女儿一面的好。
管家见了鬼一样回去传了话。
骤闻噩耗,大喜大悲,温夫人险些背过气。
等回神,她先叫把消息瞒住女儿,便向大门来求禁军。
禁军不肯放行,她便回房写奏章陈情,求陛下和皇后娘娘开恩,许她出门,见母亲最后一面。不然,她虽死难以心安!
奏章递到了刘皇后案前。
看完,她一叹,又一笑。
“母女天性,生离死别,是不应阻拦。”她命女官,“着四个人去送安国公夫人到温家,随身看管,待张氏身死,再送她回安国府。但让她记住:‘孝义’之上还有‘忠君’,今日许她送别生母,是陛下仁人爱民之隆恩;便是不许,她敢心中有怨,即为对陛下不忠!”
不忠之人,死有余辜!
女官听命而去。
温夫人面色惨白上了车。
女官传旨并未瞒人,安国公很快得知刘皇后之语。
“心中有怨,便为对陛下不忠”。
不忠之人,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