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南北合流!湘军命运!(第4/7页)

北边的战场中心在京城。

他的敌人是八旗勋贵,王公大臣。

南边的敌人是湘军。

现在北边的战场陷入了僵持,苏曳斩首了一千多人来绝食请愿的八旗无赖,而对方的进攻手段是惠亲王绵愉请辞。

他一个人请辞没什么,但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斗争是肯定会升级的。

苏曳暂时先离开京城,对付南边的敌人。

不搞定湘军,那全面的洋务运动就无法展开。

苏曳的举动在其他所有人看来是非常不智的,你北边的斗争都没有搞定,又跑去南方挑起斗争?

不是应该先搞定一个敌人,再去搞定另外一个吗?

你一个人,要掀起两场斗争?

何其昏聩?你就不怕南北两个敌人联手吗?

慈安太后忽然道:“绵愉请辞了,你觉得应该让谁进入政事堂?载垣,还是奕譞?”

苏曳道:“太后您的意见呢?”

慈安太后道:“还是七爷吧。”

她口中的七爷,就是咸丰皇帝的七弟,醇亲王奕譞。

这位七爷历史上曾经很长时间执掌中枢,算是中规中矩吧,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慈禧妹妹的丈夫,光绪皇帝的生父。

苏曳摇头道:“不行的。”

慈安太后道:“为什么不行?”

苏曳道:“因为他不会接受。”

慈安太后道:“怎么说?”

苏曳道:“因为旗务改革,现在整个八旗勋贵,王公大臣都在孤立我,不愿意与我为伍。奕譞也不例外,此时让他进入政事堂,而后他开头拒绝,我们也只是自取其辱。”

慈安太后道:“有这么严重吗?”

这个小太后单纯幼稚,还没有品出味道了。

苏曳决定推行旗务改革后,他和八旗勋贵就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他要竭尽全力,按住所有八旗勋贵,让他们服从,并且执行旗务改革。

而八旗勋贵,王公大臣们则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苏曳赶出中枢。

但是现在苏曳掌握军队,僧格林沁也站在苏曳这边,所以八旗大臣就失去了军事解决的可能性。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完全走政治斗争路线。

要么另寻他法,走军事斗争路线。

但是他们手中没有军队,而湘军那边又有军队,所以双方可能会合流。

而苏曳的招商局,表面上是想要招安湘军势力,实际上则是磨刀霍霍。

……

懿王府。

苏曳的核心要员正在议事。

陈玉成,李秀成、林启荣已经离开京城,前往天津了。

局势如火,第二批新建帝国陆军六个师,原本需要等到地方八旗裁撤完毕,招募新兵源后一起进行的。

但显然已经不可能,从民间的募兵,已经开始一段时间。

从太平军,捻军中挑选精锐力量进入帝国新式陆军,已经完成了兵员挑选。

过去一两个月时间,从民间良民已经挑选两万人,从蒙古骑兵中挑选了六千人,从太平军和捻军中挑选了三万人。

总共五万六千人,进入了天津兵站进行训练。

等到地方八旗裁撤完毕后,会招募两万四千人,再进入天津兵站。

这个动作其实有些风险,太平军和捻军毕竟是造反者,一下子招募三万人,超过在巡新军的一半。

如果在兵站中造反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苏曳的第一师一半人,荣禄的第三师,僧格林沁的第四师,以及第五师,第六师,此时都在天津。

但接下来,几个陆军大臣都要带走一部分军队,前往各方进行裁撤地方八旗,万一有乱子,也能随时镇压。

所以,李秀成,陈玉成,林启荣、张宗禹,赖文光,陈得才等威望高的太平军和捻军首领,都要去天津兵站,一边学习,一边镇住这三万训练的新军。

“你们觉得,接下来他们的进攻会是什么?”苏曳问道。

左宗棠道:“根据下官的思考,接下来这群八旗王公大概会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所有旗人大臣,全部请辞,让整个朝廷中枢停转,逼迫太后做出选择,要么让您下野,要么朝廷停转。”

“第二个方向,军事斗争,南北合流。旗人大臣和湘军,以及其他地方军阀合流。趁着西北大乱,俄国人南侵的机会,用军事的手段,逼迫王爷下野。”

“按照目前绵愉请辞的动作来看,他们可能先采取第一种方案,如此一来,就会在道德上对我们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进攻。”

“而他们第一种方案的进攻,下官觉得有两个节点需要注意,一个是首席议政大臣,恭亲王奕讠斤的请辞。另外一个是被您举荐进入旗务改革大臣的载垣和倭仁,两人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进行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