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开拓了眼界(第2/3页)

“我们河北的各家农业技术坊所做的研究很多,并印刷成书!”

“现在的青州书局,除了刊印经书和一些演义书籍外,主公还单设了另外一个刊印的栏目,并广为在民间普及。”

“名为‘科技类’书刊。”

“所谓的科技类书刊,多为惠民技术成册,涵盖广泛,包括农耕,射猎,制造,养殖,医疗,冶炼等诸多方面,如此可广开民智,增强生产。”

“而科技书中,主公最为重视的,也在农业。”

“毕竟,我大汉朝乃是农耕大国。”

“河北目前所做的兴农举措之中,最为有成效的一项,就是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

“根据我们的实践,若是能够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源,修建水利工程,使农田有效的得到灌溉,单亩粮食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这其中的工程,包括修建水车,开挖渠道、引河入田、堤防治理。”

“另外,河北现在对于水源灌溉不足的地区,则使用抬水灌溉法,通过人力或畜力驱动水车等设备将水从低处抬到高处,然后再通过水渠将水引入田地中。”

“这种灌溉方式灌溉效率高,专门用于平原地区的灌溉,我河北正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用这种方法正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产量,而洛水附近的地势与河北接近,完全可以仿照这种方法。”

“田元皓先生还根据这些灌溉方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

“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水源的分配和管理、水利税收”。

“莫要小瞧了这些制度,只是单纯的增加灌溉技术扩大农业生产,并不能保障后续,一定要有一套成熟且有经验的方法,才能够达到良性循环,使之可以持续下去。”

沮授所说的话,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很多东西都非常的新鲜。

特别是沮授话语中的挺多用词儿,都是他们原先没有听过的。

不过大概的意思他们还是能够听懂的。

雒阳的官吏们纷纷上前,向刘俭表达感谢。

刘俭笑道:“本将军在此处还要呆上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会在这里,推进我们河北最新的耕种方式,使此地达到富足。”

“不过还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做,希望诸位能够从中牵线搭桥,让雒阳本地的望族高门能够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毕竟雒阳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要广兴水利,需要他们资助。”

“当然,底层的黎庶也是不能忽略的,我需要你们从底层的农耕者中挑出具有独到耕种经验的人,到我这里来交流心得,另外还有其他方面技术过硬的能工巧匠都可以来,大家集思广益。”

“……”

“……”

刘俭等人在严寒之中与这些当地的人商讨治理雒阳当地灌溉水利的事情,而郭嘉和贾诩就在不远处盯着。

郭嘉有点儿不明所以的看向贾诩:“雒阳只不过是刘将军暂时屯脚的地方,我上次与刘将军探讨,他认为还不是占据司州的最佳良机,毕竟此时一旦将此地占于手中,就容易成为各方势力的目标,董卓方面也一定会与河北死战,空让袁绍得渔翁之利。”

“既然刘将军不想将雒阳攥在手中,为何还要花大力气?来为雒阳当地的农业之事考虑呢?毕竟来年雒阳丰收,粮食也不是河北的。”

贾诩捋着自己的须子,微笑道:“这就是将军的格局啊。”

“将军虽然与董卓对立,但是不代表将军与朝廷治下的百姓为敌呀。”

“将军的理想是创造一个强盛的大汉朝,一个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汉朝,一个可以屹立全天下之巅,使大汉周边的万千异族俯首称臣的汉朝。”

“就算是天下分裂,但庶民却不是将军之敌,相反,将军常说,民才是将军真正的依托。”

“眼下雒阳虽暂时未在将军手中,但这里的百姓却早已被将军视为了自家的百姓啊。”

“而老夫相信,将军的所作所为,也定然会使司州的百姓牢记他的恩德!”

“翌日再来,此地黎民岂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奉孝啊,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王霸之基!”

贾诩的话令郭嘉深深的感觉到了震撼。

“左将军竟如此大公无私耶?”

贾诩笑道:“自然,这就是志向高远,这就是心系天下。”

郭嘉望向不远处的刘俭。

“可叹郭某平日里以算计人心,机谋之术为上道,但是时至今日,方才知晓,谋算人心,谋算他人……或许也能够得到天下,但得到的也终归不过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只懂谋天下,不懂治天下,终究是太过浅薄了。”

“真正能够抚慰万民的,还得是浩然正气的王道之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