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家都把刘德然当标杆(第2/3页)

但是如今的刘俭开创了先河,他将屯田当做一种社会与经济制度来进行操作。

毫无疑问,刘俭的措施是成功的。

而一直对刘俭极为关注的曹操对刘俭这种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曹操在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后,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而颍川人枣祗则是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淮汝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仿效刘俭在河北的做法,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他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官署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成组。

由官署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官署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制由此开始在南方得到广泛的推行。

曹操不断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

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大汉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可以说,曹操效仿刘俭的做法,为大汉又保存了一部分元气。

但是,曹操的做法与刘俭相比,却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刘俭是后来人,他知道屯田到了后期会产生的巨大弊端,以及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所以他有后手来遏制这种情况。

但曹操没有,相比于刘俭的爱民如子,曹操的屯田是充满了剥削性质的。

在曹操治下的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更重要的是,曹操对开垦的耕田未设立明确制度进行归属控制,同时因为袁绍的关系,使得曹操不得不对辖境内的门阀豪强暂时放纵,故而日后,大量屯田土地一定会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大量屯田客也一定会如原先一样,不断的去依附于众多门阀豪族。

这样的行径与先前的大汉朝,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即使如此,在大汉各州各郡,曹操也是可以说是继刘俭之外的第二先驱开拓者了,他的行为目前来看,也确实是有利于国家的。

……

各地的科举制度推行的不甚顺利,这让董卓感觉非常的没有面子。

特别是他自己所掌管的辖境,甚至没有河北刘德然那边推行新政要来的稳健快速,这岂不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远远逊色于刘德然?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刘德然的行动,成为了天下诸侯们的标杆。

曹操效仿刘德然也就算了,如今却连董卓也暗中跟他相比。

刘德然,他已经成为了天下诸侯们心中的梦魇了。

干啥都得看刘德然。

……

这一日散朝之后,王允找了个借口,请吕布帮忙派人帮他往太原老家运送些东西。

身为朝中太仆,王允开口了吕布自然不会不帮忙。

王允对吕布非常的感激,于是宴请吕布回他的宅邸喝酒。

吕布没有推却。

王允安排的很是周祥,到了府邸,他不但宴请吕布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菜,还赠送给吕布锦缎和财货,表示对吕布的尊重和感激。

吕布因为出身的问题,对财帛之物还是比较看重的……但事实上,这个天下除了吕布之外,大部分人对财货都比较看重,只是因为教育问题,中土的人贪财懂得避锋芒,就算是贪也不会让人看出来,至少表面上要维持个正面形象,但暗地里一个手比一个黑。

可惜,出身并州的吕布,并不懂得这一套。

他不懂得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欲望,因而在这方面吃了亏。

一个不是最贪财好色的人,反倒是被世人扣上了贪财好色的帽子,实际上,那些给他扣帽子的人比他更加不堪。

“太仆如此厚恩,吕布无以为报!日后有事,王太仆尽管言语,若是能够做到的,吕布必无所辞!”

听吕布如此豪爽,王允急忙摆手笑道:“我只是倾仰都尉,哪里又有什么所求,都尉身为相国股肱,今后若有事,还需都尉在相国面前替老夫美言才是。”

一听王允说起这个,吕布不由长叹口气,面露忧虑之色。

在吕布看来,王允看到的,都是表面。

董卓表面上很是倚重自己,实则并未真正的将他当成心腹,这一点吕布多少还是知道的。

在董卓眼中,真正值得信赖的,还是那些西凉系人。

“唉,布尽力而为吧。”

吕布既忧且愁的说了一句,随即对着酒爵一饮而尽。

王允又陪着吕布喝了一会,见吕布有了几分醉意,遂道:“某观都尉面上似有忧虑之情,莫非是因为自觉未得重用,心有所苦?”

王允是九卿,在某种意义上和董卓属于政治对立,虽然明面上表现不出来,但这点事吕布还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