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洗牌后,文丑前来(第2/4页)

六月八日晨,上谷李氏的本家被黄忠攻破,斩首七十七枚,余众皆降,抄没其物。

六月十二日午时,孙家堡坞归顺,孙家人请求放弃所有的财产、土地、徒户,只求留下性命,麴义转报荀彧,荀彧同意,暂且将其族人收监。

……

……

随后十余天的时间,反叛家族相继被灭,整个幽州都处于一片动荡。

按照道理而说,刘俭为了平叛,如此大清洗,以为震慑,很多家族豪右应该在这个时候反叛才是。

但事实上,他们没有。

一则,他们被刘俭的杀伐手段给震慑到了,刘俭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从今往后,不论是谁,何等身份,在地方有多大的势力,但凡反叛之人,一律抄家灭族。

而且,在今日这番清洗之前,那些不曾与张举等人串联的豪右之家,就已经被荀彧利用河北商贸协会以及无终县新开垦的铁矿业和石墨业进行了深刻的绑定。

虽然不能掌握冶铁制甲等最为赚钱的行业,但无终县的矿业产量实在是太巨大了,其所产生的下游利益链也足矣让这些家族垂涎三尺了。

特别是幽州的寒门很多已经抢占了先机,在这种时刻,若是不赶紧向着官署贴上去,后续等待无终矿业的产业链具体确定下来的时候,这些家族怕是在幽州会再无立锥之地了。

他们花了多少代所确立的豪右身份,在幽州整体形势的巨大变迁下,说不定就会失去了。

阶层滑落的恐怖,对他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而等到下一个重新瓜分利益的时间,却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是故,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谁都不动,那张飞,黄忠,麴义等人就杀的越欢。

幽州各郡血流成河!

刘俭的举动,给了整个北方,或者说是整个天下的高门,都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从今天开始,再有敢背叛国家的举动,定然是重责不饶,而且这个重责,绝非只是针对个人,而是牵连全族。

而与此同时,长安方面的任命也下达了下来。

对于荀彧和关羽等人在幽州的功绩,朝廷方面下达了任命,一众人该升迁的升迁,该厚赏的厚赏。

不过,刘俭原先为荀彧和关羽所求的幽州牧使之位却没有得到。

原因很简单,董卓亲笔一封书信予刘俭。

其中有一句说明了,牧守乃乱天下之祸根也,岂能频立乎?

很显然,如今的董卓虽然与刘俭再度修好,不过他却对刘俭有了几分提防,况且这州牧的分量,董卓目前也大概捋得清了,等闲而不能设之。

这么好的牌,刘俭若是不拿出足够的利益,董卓自然是不会轻易给他的。

不过,荀彧和关羽的功绩确实是不能抹杀的。

长安方面虽然也已经设立了中郎将准备来幽州相助荀彧平乱,但是,人尚未到幽州,荀彧就已经将战乱平息了。

此等大功之下,若是不封赏升迁荀彧和关羽,不但刘俭不依,朝堂那边,或许也会有人因为此事跳出来兴风作浪。

董卓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拎得清的人。

他自然知晓有些场面事是需要做的。

经过仔细的斟酌,他拟定了幽州平叛的封尚官职。

如今幽州刺史韩馥已经彻底玩完了,完全没有了执政能力,成了残废,对于董卓来说,这个混蛋当初背叛了自己,此番正好借机就地拿下。

于是,荀彧接替韩馥成了幽州刺史。

这个位置的拿捏,是董卓掂量了许久而决定的。

基本算是满足了刘俭的要求,同时也没有给荀彧那么大的权柄。

至于张飞,黄忠等人,先前皆是校尉之尊,于情于理,在军职上也不能再加以封赏,如若不然,岂不是弄出了一堆将军封号?

刘俭手下若是有一堆将军,这今后在河北,他还不反了天。

正好幽州经过此次大乱之后,一众地方太守两千石,因平乱不利,皆可免职。

于是,黄忠迁为右北平太守,张飞是幽州人,三互法避之,往冀州为河间国相,麴义有功为渔阳郡丞,赵珺免去昔日罪责,提拔为辽东属国的别部司马。

骑都尉公孙瓒迁冀州魏郡太守。

简雍则是接替黄忠之职成为了护乌桓校尉,田豫与田畴辅佐之。

简雍这一次在分化乌桓上确实立下大功,而且在明眼人中,乌桓作为军事势力的时代即将过去,不久的将来,乌桓有很大概率被大汉收编,如此让简雍这样相对擅长民事安顿的人在这个时期坐这个位置,远比武将坐这个位置要强。

真正让董卓挠头的人是关羽。

其他人的功绩或许小小的提升,或者平调一下,也是勉强能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