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后已逝,年长贵妃礼佛不管事,而宫中举办筵席,皇帝便下了旨,要姜循去东宫主持筵席。

姜循收到旨便知道老皇帝的意思:老皇帝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为太子多安排几位嫔妃人选。宫中无年长女辈出面,这种事,交给未来太子妃办,是最好的。

姜循倒是无所谓。

她既从未奢望与太子一人心,更知太子爱护他那只小黄鹂。多几个女人,对她的威胁不甚大。

姜循便抱着这样的心入宫。

她被领去东宫,却没见到暮逊。

宫侍道:“请姜娘子稍歇片刻。殿下从朝会出来后,被陛下叫去问政。看看时辰,应当一会儿便回来了。”

于是,宫人们备好几样精致甜点茶点,将姜循请入太子寝宫。他们对这位未来的太子妃极尽讨好,眼见姜循神色恹恹,便觉得姜娘子大约是不喜欢他们在眼前服侍,便乖乖退离。

诸人走后,姜循撑着额头歇片刻,有了些精神后,太子仍未归来。

漏更声滴。

姜循坐于太子的书桌前,随意翻开桌上那几本折子。

对她来说,这不需要避讳。东宫太子才坐稳这个位子,能用之人太少了,太子并不忌惮她问政。甚至,太子希望能借助她的力、姜家的力,谋求更多。

此时这些折子扔在此处,本就是给她看的。

姜循翻看奏折,瞥几本,便心中嘲弄,颇有些同情太子:

这些奏折,大到军政,小到水利,本本不同,本本却都写着“要钱”二字。

可是国库亏空。

前些年,大魏和阿鲁国打仗,军费开支庞大,掏空了国库。大魏将凉城划给阿鲁国,两国止战,这些庞大的军费才没了。但凉城多年打仗掏空的军费,并非短短几年可以补上。

这几年,老皇帝身体不济,太子凭借姜家为首的几大家支持,开始监国理政。这亏空的国库,便是太子绕不过去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太子不惜扳倒孔家,不就是为了抄家,为了补国库吗?

然而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今才开春,各部又开始要钱了。

而且姜循帮太子这两年,心中是知道的:年底才给各部结算过钱,新春伊始,纵是缺钱,能有多缺呢?

不过是有些臣子,为难太子罢了。

想来,太子也真是可怜。明明是储君,朝堂上下不服气他的人,却实在是多。那些旧臣集结为“旧大皇子阵营”,与太子这边的“新臣”为敌。大皇子病故后,他们的党营,却好似更牢固了。

太子想坐稳储君位,任重而道远。

姜循翻看奏折时,忽然目光一顿。

她在最下面的一本书中,看到夹在其中的一张太子随手写的字条——

那页纸上,写了“段枫”二字,后方跟着“枢密院”。“枢密院”三字笔迹凝滞,墨迹在其后晕出了一个深黑色的墨点。

姜循盯着“段枫”二字。

她脑中浮现一个苍白瘦削的文人。那人年纪轻轻,面容俊朗,若是身体健康些,当也是一美男。此人虽然身体极差,却性情洒脱爱玩爱笑,与某人的温和安静,对比鲜明……

是那个她前些日子见过的段枫吗?跟在江鹭身边的那个?

太子在思考段枫的去处……姜循闭着眼,眼皮下,眼珠微颤,握紧这本书。

她判断出:太子见过江鹭了。

太子在拉拢江鹭。

姜循一瞬间心烦:南康王府势力强盛,太子若拉拢成功,需要她姜循的机会,便少了。她再厉害,一介女子,也是无法与南康王府相比的。

而且她最近,本就在筹谋,想将自己的人,在所有人无察觉的可能下,送入中书省。她还没想好送自己的人去中书省的法子,太子若选中段枫,若与江鹭结盟,太子也许会抛弃她选择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

姜循咬着唇。

她盯着“段枫”二字,却宛如看着江鹭站在面前。

不爱权势寄情山水的小世子不是来东京为太子祝寿的吗?南康王不是不掺和东京事宜吗,江鹭这是在做什么?

……他总不会打算在东京长居吧?

他不怕功高震主吗,他要违背南康王府世代祖训吗?他要做权臣吗?!

--

“殿下到!”

姜循手心出汗间,听到外头太子带笑的说话声。

姜循定定神,起身相迎。

姜循走过屏风,染着一丝虚伪笑意的眼睛,看到进殿的二人时,眼眸倏一下如刀锋。

偏太子无察觉。

太子早得人通报,说姜循在殿中等他。他书桌上的事务,本就没有隐瞒姜循的必要。他也许,还要与姜循讨论此事呢。

暮逊向姜循温声笑:“循循,我把你的救命恩人带来了——江小世子。我与夜白一见如故,循循也来见一见吧。

“夜白,你前几日在京畿外的林子里救过循循,你应当还记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