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万民福祉(第2/3页)

“二爷……”

适时,一声熟悉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

杨戈一抬头,就见到吴二勇驾着一架马车从马道上经过。

他笑着起身招手道:“二勇啊,上哪儿去?”

吴二勇将马车挺好,从车辕上跳下来满脸堆笑的沿着头田坎走过来:“我去了客栈寻您,二掌柜的说您这边……您忙啥呢?”

杨戈指了指脚边的辣椒苗:“还能干啥?”

吴二勇哭笑不得道:“您哪能干这个啊?要种点啥,您吱一声让我们来弄啊?”

杨戈笑呵呵的说:“我怎么就干不得这个了?你还别不信,论武功你肯定比我差一点,论种庄稼你肯定也比我差一点!”

吴二勇想了想,答道:“那捕鱼您肯定比不了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个的……”

杨戈:“是吗?改天比试比试……对了,你寻我干啥?”

吴二勇扭头,看向马车那边。

适时,马车的车厢里已经钻出了一个清瘦的中年青衣书生,那书生怀抱着郁郁葱葱的一盆绿植,正好奇的打量着杨戈这一田辣椒苗。

吴二勇冲着那青衣书生招手:“陈秀才,还不快过来……”

杨戈看了一眼那青衣书生,确认自己不认得此人:“他是谁?”

吴二勇:“二爷,年前你不给了老王一本册子,让他以后多留意寻一寻册子上那些庄稼吗?老王和项大少去福州那边弄船,在当地听说有个姓陈的书生,从海外吕宋岛弄回来了一种名为‘番薯’的庄稼。”

“老王觉着这种庄稼,和您给他的册子上记载的那种名为‘红薯’的庄稼很相象,就把人和庄稼一起送了我们手里,让我们送过来请您亲自过目……”

“番薯?”

杨戈愣了愣,扔了手里的小锄头,三步并作两步跨上田坎。

适时,那青衣书生也走到了田坎上,眼神激动莫名,又带着些许不敢置信的直勾勾望着杨戈,磕磕巴巴的问道:“这……您就是‘显圣真君’杨二爷?”

杨二郎的大名,在整个东南沿海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他甚至还去二郎庙里,给这位爷上过香……

也正是那位长得像海盗多过于像官兵的水师提督,向他提及杨二郎的大名,还将那本杨二郎亲手书写的小册子递给他看,他才肯带着番薯千里迢迢来这里。

但今日一见……他心头说不出是个什么感受。

既有几分见面不如闻名的诧异。

又有几分闻名不如见面的震撼。

总之就是:这位二爷,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很不一样!

杨戈也直勾勾的望着他怀里那盆郁郁葱葱的藤状、叶子形状很接近于桃心的绿植……

方才隔得远,他没认出来。

这会儿隔得近了,他一眼就认出来,这玩意,就他娘的是红薯啊!

小时候,他很少跟着爷爷奶奶去地里收红薯,上学的路上也曾偷偷摸摸溜到别人家地里挖红薯果腹解馋……

“不敢当。”

他神色郑重的抬眼看着这个清瘦的青衣书生,捏掌作揖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青衣书生见他行礼,手忙脚乱的把怀里的番薯放到地面上,捏掌作揖还礼,激动得胡言乱语:“当不得二爷礼遇,学生陈振龙,耳东陈,胡建胡州人氏,熙平三年中秀才……”

“陈先生当得,绝对当得!”

杨戈笑着双手扶起他,然后蹲下身,轻轻的抚摸红薯叶,心头亦是激动万分……有了这东西,天下人总能吃上一口饱饭了吧?

“请问陈先生,这红薯是从何而来?”

陈振龙望着他那如同抚摸儿女般的轻柔动作,心头亦是极为感触:‘以这位的名声和身家,若不是心怀天下,何至于此?’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绪,一边回忆一边答道:“回二爷,学生早些一心治书、报效朝廷,不幸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随友人远赴海外,开、开开眼界……”

说到这里,他下意识偷看了杨戈一眼,言语也变得吞吞吐吐,却是大魏早些年海禁甚严,无论他打着什么名义出海,都绕不开违反了海禁这一条。

杨戈笑道:“先生不必有所疑虑,谁还没出过海呢?我不也去过东瀛?”

陈振龙会心一笑,声音渐渐平稳了一些:“妈祖保佑,令在吕宋岛见到了此等耐旱易活、生熟皆可食的庄稼,此物在吕宋岛随地可见,种下去无须精心侍弄便能大获丰收,且味甘清甜、功同五谷!”

“学生得知了这些后,心中便思及桑梓父老常年受饥荒所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便想着若是能将此物带回祖国,令我大魏两万万同胞从此不再受饥荒所困,人人丰衣足食……那该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