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虚假(第2/2页)
“托尼救过我的命!”罗恩目光突然变得锐利:“如果你想说什么,可以走了,我当没看到过你。”
福斯特立即换了种说法:“我没有针对托尼的意思,只是想让你对电影说几句实话。”
他把装钱的信封朝罗恩那边推:“不需要你撒谎,也不需要你虚构,你只要照实向媒体叙述当年发生的事,指出电影中的虚构和夸张就可以。”
罗恩看了眼信封:“你想做什么?”
福斯特说道:“让观众们知道事件的真实情况。”
罗恩不说话了。
“我们知道你是个好人,因此在公司受到排挤,因为你不喜欢说假话。”福斯特嘴上说着漂亮的话,又摸出一个特别厚实的大号信封,放在扶手箱上,信封的开口仍然对着罗恩那边。
他手压在信封上面:“我知道一所疗养中心,戒毒特别专业,一般人很难进去,但我这边有个名额。”
罗恩问道:“只需要实话实说,不要做别的?”
福斯特笑了起来:“斯特恩先生,你是你的嘴的主人。”
“好,这件事我做了。”罗恩还是留了心:“但我只在西雅图接受采访,不会去其他任何城市。”
福斯特拿起抬起压在信封上的手,说道:“保持通信畅通,你很快会接到专业疗养机构的电话,等安置好你儿子,我会再给你打电话。”
罗恩拿起信封,掏出里面的钱,仔细验看一番,说道:“我会的。”
福斯特开门下车,很快上了另一辆车。
罗恩看着那辆沃尔沃驶出停车场,这才下车回家,还没到家门口,他就接到了一家疗养机构打来的电话,双方约定明天见面详谈。
翌日谈过之后,罗恩真正放下心。
又过了几天,等到儿子的事情处理完毕,他才接到福斯特的电话,约好时间接受媒体采访。
圣诞节假期刚过,好莱坞业内影响最大的报刊《好莱坞报道》,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专栏报道。
“《逃离德黑兰》的夸张与虚构!”
“自从10月份上映以来,影片备受赞誉,票房一路走高,借助真实历史改编的宣传,在商业与口碑上双双获得巨大成功!但影片的内容,究竟有多少真实?我们就此采访了当年的亲历者、前海军陆战队成员罗恩-斯特恩。”
随后的内容,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刊载了这一次采访。
罗恩-斯特恩没有任何夸张,依照自己所经历的那些事件,指出了《逃离德黑兰》众多与事实不符的地方。
比如当年并没有人死追着他们不放,因为在对方眼里,71个人质与65个没什么区别;影片严重淡化了加拿大外交部门的作用;他们在德黑兰并未遭受围攻,机场登机非常顺利等等。
至于跟真实经过完全不搭的电影细节,数不胜数。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专门问道:“斯科特先生,你认为影片比较符合真实的内容有多少?”
罗恩回答道:“最多三成,事件本身是真的,也是托尼把我们带出了德黑兰,我这些年一直非常感激托尼,但电影改编的内容擅自增加的虚假成分太多了,让我这个亲历者看了,都觉得这是一件与我完全不相干的事。”
这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除了报刊之外,罗恩-斯特恩的专访视频还在电视台上播放,被人放在了油管上面,顶到了热搜榜上。
后续报道迅速跟进,有报纸捕风捉影的报道,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伊方当时已经和罗纳德-里根的竞选团队达成秘密协议,以解冻80亿美元伊朗资产等代价放掉相关的人质。
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称所谓的救援本身就是个幌子,是美伊演给全世界看的。
还有报纸称,伊方当时与华盛顿当局达成了一笔交易,当局向伊方采购自美方的那批F-14雄猫战机提供配件,然后两边一起演戏……
总之,这些说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连事件本身都存疑,电影如何立得住脚?
如果《逃离德黑兰》只是单纯的商业电影,想要获取票房和商业收益,这些不会有多大影响,毕竟每一部商业影片大卖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各种非议。
比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阿凡达》等等,这些年关于版权和抄袭之类的声音就没有断过。
但影片打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旗号,冲击奥斯卡奖项,如果真实性上存疑,想要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将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