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全文完)(第3/3页)
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他们是羡煞旁人的新婚夫妻。那段见不得光的关系早就淹没在时光的长河中,不再有人提及。
从此日出有盼,日落有念。
......
改革开放给服装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婚后第二个月,叶芸受到陶主编邀请,前往鹏市文化宫观看服装作品展示会。这种服装设计和展示相结合的表演逐渐走入国人的视野,在经贸会之后,大受追捧。
就连国外的《法兰西晚报》《巴黎人报》都相继刊登了这些中国模特儿。叶芸作为服装从业者,有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去见识一番。
白闻赋原本想陪同她前去,但这次出行都是女士,稍有不便,叶芸便带上映安一同前往。
她们在鹏市待了三天,这次活动让叶芸开了眼界,也给她打开了全新的品牌思路。
在鹏市与陶主编分别后,叶芸带着映安买了去往安城的火车票,一路辗转寻到了张裁缝女儿的住址。
本以为可以见到久别的师父,跟她好好叙叙旧,聊聊叶茂如今的发展和她在沪都的生活,起码让张裁缝知道,她这些年一直没有荒废她教的手艺。
然而见了张裁缝女儿才得知,张裁缝于前年春天与世长辞,虽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病痛折磨,但走得很安逸。
最后那几年,张裁缝时常跟女儿提起叶芸,很奇妙的是,张裁缝的女儿没有同叶芸碰过面,但见到叶芸的第一眼,便猜到了叶芸的身份,就像是阔别已久的老友,无端亲切。
叶芸听闻这个消息,难免哀伤,她提出想去张裁缝坟前祭扫,张裁缝的女儿领她前去。
叶芸为张裁缝烧了些纸钱,跟她说
了一会子话。临别时,她从行李里拿出一幅亲手绣的画交给了张裁缝的女儿,让她留个纪念,便带着映安重新返回火车站,买了下午回去的车票。
张裁缝的孙女中午从外头回来,看见自家桌子上放了个袋子,便打开来看了眼,竟然是幅精美的刺绣,细腻的针脚穿过织物勾勒出一幅山水图,寓意师恩如山。
她拿起来细细端详,问道:“妈,今天有人来吗?”
“你姥姥原来的一个学徒。对了,你早上去寻店面,价格问得怎么样了?”
张裁缝孙女的小脸垮了下来:“那个房东出的价还是高了点,要么问叔叔家凑点?”
张裁缝女儿面露难色:“你婶婶那个人你也不是不知道......”
话没说完,张裁缝孙女惊呼一声:“妈,怎么这么多钱?”
张裁缝女儿赶忙走了过来,画框的后面夹着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一排字“感谢恩师当年的援助,祝您和家人平安顺遂”。
......
叶芸和映安在火车站附近寻了家面店,对付着填饱肚子。
面端上来后,叶芸拿起筷子将碗里的肉都夹给了映安。
映安望着叶芸碗里的素面,不禁说她:“你这两天怎么吃得这么少?”
“没胃口,看着就腻。”
映安担忧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回去给白老板知道,我可要遭殃了,没把你照顾好,还把你碗里的肉吃光了。你千万别告诉白老板,他一不高兴,我看着都可怕。”
叶芸笑道:“可怕什么,他又不会吃人。”
映安抹了抹脖子:“他会杀人。”
叶芸杏眼弯弯,笑容明媚而温柔。
从面店出来,她们跟随人流走进站台。火车还没进站,旅客陆陆续续围在站台边上候着。
她们身后开往另一个方向的列车即将出站,鸣笛声响起,叶芸顺着声音回过头去。
列车门关上的刹那,她的目光和坐在窗户边上的一个男人蓦然撞上。男人穿着白色衬衫,头发梳到一边,端正的五官看上去清俊孤拔,仿若初见。
火车开动的瞬间,男人忽然从椅子上站起身,急切地在包里翻找什么,又迅速低下头快如疾风地写了几笔。
车轱辘沿着铁轨缓缓向前,车窗渐行渐远,男人跨过座位向着后半截车厢跑去。
快要消失的身影再次跑进了叶芸的视线里,他喘着气将手中的纸按在玻璃窗上。
白纸上挥洒着三个字——对不起。
隔着车窗,他遥遥地望着她,直到再也看不见。
映安拍了拍叶芸:“火车来了,你看什么呢?”
叶芸收回视线,眼底的浮光一掠而过。
“一个故人。”
列车向着相反的方向开进站,叶芸拿起行李,踏上归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