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风那个吹(第3/4页)

因为他们这群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士绅巨贾之家。

一面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一面是良心的拷问,前院中的气氛陷入了极其诡异的境地。

林、徐二人没有讲出自己的态度,刘弘只是抛出了地方佃租是否过重,要不要减租减息的问题,除了几人应和了一声之外,沉默者占了绝大部分。

刘弘也没有着急,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与贾琮坐在一块,听起来其他人的讨论。

相比前院,后院中的气氛似乎更加和谐,作为京畿赈济的亲历者,黛玉也上台讲述了很多在王平口时的经历。

包括她见到的那些穷苦百姓,那些孩子用纤细的脖子支撑着大大的脑袋,鼓鼓却也空空的肚子。

直到她说起了皇帝老爷与太子殿下准许自己提出的赈济方式,以及那些宗室王公与公主的支持。

后院的戏台前,有不少贵妇人已经听出了黛玉的话中之意。

……

《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以极快的时间扬名京城。

荣国府诗会上的新戏《白毛女》在京城各大戏院上演,蒋玉涵一日三场,场场观众爆满。

随之传开的,还有太子刘弘、泗水县一等子贾琮、文安县主的贤明。

以及那些参与减租减息安置流民的王公、公主,他们被京城的百姓提起时,总会说一句仁善贤良。

恩科殿试已过,在京的举子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重新聚集了起来。

贾琮坐在国子监外最大的酒楼雅间,听着外面的激愤演讲,无奈笑了起来。

“琮哥儿,这样会不会太过?虽说我朝不以言获罪,但书生议政,还是聚众上书,会不会引起朝廷诸公的反感?”

黛玉今日也跟着贾琮出来了,《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是她与贾琮共同完成的,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就像是养娃一样,谁生的娃谁关心。

贾琮应道:“最起码,大半的朝臣会提出出动龙禁卫弹压。”

外面的讨论似乎已经到了高潮,透过雅间薄薄的门,贾琮与黛玉听到了激情高昂的急公好义之语。

“国贼禄鬼不会关心百姓的死活,他们坐拥千亩万亩土地,民脂民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到嘴的肥肉。安置疏已经传扬了这么久,他们无动于衷,甚至阻碍太子殿下推行新法。”

“诸君,我等才是真正的圣人门徒,仁义在心,正义在身,我们还要继续沉默吗?”

“减租减息而已,我家在当阳县有两千多亩的地,我已经去信家中,自今年起,就按官田民租来,减租减息。”

“方兄仁义,小弟自然不能落后。按照太子殿下的提议,官田民租还能得到朝廷的田赋优惠,又能让家中佃户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不过是少几斗地租罢了,谁家靠地租过日子?”

雅间中听到这句话都,点头跟黛玉小声说道:“说到点子上了,实际上按照陛下与四哥的提议,若真以官田民租的租子来定租,给佃户减租减息,朝廷不但会褒奖仁义,还会减免这家的田赋。甚至可用辽东的沃土置换田产,实现民田官营。”

唉!贾琮无奈的摇了摇头:“可惜啊,拥有大片田产之家,往往根本不靠佃租过日子,却偏僻无法看透现实,为了这点蝇头小利逼着陛下动刀。”

……

京城支持推行《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的声音越来越大,这其中自然有皇帝、徐晋、林如海等人的推动,但更多的是京城那群举子监生的群情激奋。

朝中有不少官员上书皇帝,说是京中仕子无状,非议朝政,当遣兵丁弹压。

可惜皇帝将那些折子统统留中不发,任由这群仕子聚会讨论,通政司已经一连数日收到仕子们的联名上书,每日上值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内阁、禁中送仕子们的新一轮上书。

四月初二,顺天府府试开始。

数日之后,今年的顺天府府试传出来一个惊天的消息。

第三场的策论题目乃内阁首辅魏庆和亲自拟定——耕者有其田。

一时间,京中哗然。

贾琮也没有想到魏老爷子会突然下场表态,还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直接使得年轻的仕子们激情澎湃,于府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在京城四处演讲,汇聚民心,打算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为民请命。

在京城四处的热火朝天的仕子群中,还有一群人苦苦等着顺天府府试放榜。

这一回的阅卷速度极快,四月十五顺天府衙就贴出了榜单。

这一回没有丝毫的意外,曾编写《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的贾琮再次拿下顺天府今科府试的案首。

第二名是一位真正的寒门学子,名叫周八牛。

周八牛以及其真诚的言辞打动了主副考官,要不是在策论中的实用策略不及贾琮,说不定案首就是这位依靠全村乡亲的资助,才走进了考场的八牛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