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生的大腿,不坑人可惜了!(第2/3页)

幼子早年得了天花没撑过来,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当年的娃娃亲,女婿是兰州卫的指挥同知张威。

门前挤着的人太多了,魏尔舒感觉被吵得脑仁疼,听到有人喊他,举目四望才发现驴背上冲他招手的贾琮。

贾琮下了驴,带着贾十一提着寿礼硬挤了进来,把盒子往魏尔舒怀里一塞,咧嘴笑道:“我来给老爷子贺寿,这是礼物!”

魏尔舒也知道贾琮是自家老子的忘年交,掂了掂手中的盒子,打趣道:“父亲大人可说了,你是神仙子弟,什么礼物都赶不上你作的诗词。”

“哎、哎、哎,我前些天才给老爷子作了诗,怎么又要作诗?”

贾琮拉住魏尔舒,踮起脚小声说道:“一会二圣要来,少卿最好早早安排妥当人在前面街口候着。”

魏尔舒一听这话,顿时就忘了诗词的事,跟贾琮拱拱手说:“多谢小贾大人提醒,我让晨儿带你去父亲那。”

贾琮跟着旁边的小哥往府中走去,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魏尔舒口中的晨儿是他的幼子,魏老爷子的幼孙。生来富贵,继承了魏家人的聪明,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往往是贾琮说了好几句后,魏晨才会回上几个字。直到两人经过魏府前厅时,魏晨终于完完整整的说了一句话:“祖父就在前厅,不过里面坐的都是年长之人,要不我带小贾大人去书房坐坐吧,青藤先生此时正在书房与几位师叔说话。”

“老师回京了?那就去书房吧。”

贾琮已经有一段日子没见自己的老师徐晋了,青藤先生能者多劳,打回京入了都察院,不是在查案就是在查案的路上。

拜师后徐晋连正经教授徒弟的时间都没有,往往都是书信往来,偶尔回京将贾琮喊过去聊一聊他手头的案子。

借着案子,徐晋给贾琮教授的知识更多是律法、民生以及处理政务的方式方法。

用徐晋的话来说,贾琮不缺人教导他四书五经,不提家里那位二甲进士贾敬,江南可还有一位未来岳父探花郎呢。

书房里火炉烧的正旺,内无侍女仆人,徐晋正与四名年龄相仿的人高谈阔论。

魏晨将贾琮送到后便与几人行礼离开,徐晋将贾琮拉了过去,给小徒弟介绍着几人。

“通政司的右通政王骥王大人你应该认识……”

“这位是玉泉书院的申本渊申大儒,为师前些日子给你的那几本经义,就是从申儒那借来的。”

“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宝珍刘大人,昭武四十七年二甲第一,他的《海图志》你是看过的……”

“还有这位,你姑父林大人的同乡,苏州大儒周怡昌,雅号你很熟悉的,打虎英雄……”

嘶!

这四人都是狠人呐!

通政司右通政王骥,官正四品,却是京中纨绔子弟最想弄死的人之一。

王骥乃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其母是皇帝的堂姐、冀王刘淮的长女慧颖郡主。

这人幼时顽劣不堪,十九岁时失手打死了在京城叫嚣的瓦剌使臣,被太上皇扔到了西北吃沙子。

昭武三十一年春,高昌内乱,天子下诏戡乱,二十二岁的王骥拎着一把长刀,带着手底下百十来个人夜袭高昌叛贼的大营,一刀砍了叛贼头领……

昭武三十四年回京,二十四岁官至三品武将的王骥突然辞去所有官职,拜师魏庆和。

三年后一路过关斩将,金殿唱名,以二甲进士的身份入翰林院。

如今更是入通政司,凡过他眼的奏折,就没有能压得住的。那些弹劾京中纨绔的奏折,往往都能出现在皇帝的案头。

就是贾琮的老爹赦大老爷,也被其当面骂过好几次,京中纨绔恨这位恨得要死,可惜人家阿娘贵为郡主,外祖更是上皇亲兄弟,故而在京城,没人敢打这位爷的主意。

玉泉书院的大儒申本渊,魏庆和的亲传弟子之一,京中最年轻的大儒,擅治经义。想要拜在其门下的人从京城排到玉泉山上去,贾琮手里的经义注释,大多是徐晋跟人借来抄录的。

申本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本领,那就是他精通刑狱,正确的说,此人能洞察人心,据传一眼就能辨别忠奸,恐怖如斯啊。

侍读学士刘宝珍,出身泉州商家,家资颇丰。贾琮对他的认识更多是前几年流传盛广的一本书——《海图志》。

刘宝珍真的可以称一句大夏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海图志》,详细记载了西洋诸国的情况,包括西洋不断殖民、拓展海路对大夏的潜在威胁。

自入仕以来,每每上书都是奏请建议大夏开海,筹备海防。也是因为如此,刘宝珍明明二甲出身,都快十年了,他被打压的还呆在翰林院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