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3页)

沈曦一直在喝茶,那垂首不语的神态,竟然也像极了沈裕,倒是唐果儿在她怀里撒娇:“娘亲,那义父什么时候回来啊?果儿都想死他了。”

唐黛将他抱住怀里,微笑着安慰:“快了吧。你在宫里凡事都要听王上的话,切不可调皮捣蛋了。”

唐果儿在她怀里拱了拱,闷声道:“果儿知道啦,我一直都很听话的。”

唐黛也无法与唐果儿久处,不一会吴公公已经在外催促了,唐黛随即起身,而一直沉默的沈曦又问了一句:“你觉得叛党如何才能成功呢?假设你是叛党的话。”

唐黛也怔了一怔,这个孩子的神色里,已经看不到多少同龄人的稚嫩,或许那宫闱真的加速着人的成长。她突然有些后悔将唐果儿送进来,尽管君王伴读,是多少官家子弟挤破头也想争取的位置。

“我是叛党没有用,真正决定胜负的还在王上。”她将唐果儿放地上,帮他整着衣衫:“王上年幼,独立执政怕不能服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培养自己的心腹能臣。朝中老臣,多有不满裕王专政者,可以拉拢。恩科进士、举人,大多年轻热血,可以施其以恩惠,甚至建立私交,逐渐地、安插到对自己最有利的职权部门。笼络人心的事,完全可以跟寿王学习,至少他红颜知己遍天下,却依然每个女子都爱他。”

沈曦一直有很认真地在听,到这一句话时他扯了嘴角,竟然是笑了一下。唐黛也在笑:“待时机成熟之后,慢慢拔除他的党羽,再制造一个足以陷他于万劫不复的由头,王上登高一呼,则大事可成。但即便这时,王上也不能杀他。”

沈曦抬头望她,满是不解。唐黛替唐果儿将鞋带系了,又在他脸上拧了拧,方道:“他的王妃乃大月氏国主最宠爱的公主,何况他当权时受他恩惠的人不在少数,若是杀了他,难免影响大荥与大月氏的关系,也致使许多人心生不满。过河拆桥之事,搁哪里也不光彩。而反之,王上若留下了他,一则显示王上心胸气度、二则也能平抚人心。流于青史,又将是一段佳话。”

沈曦还是疑惑:“若是他东山再起,又当如何?”

唐黛便笑了:“也许真到了这天,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一个真正的君王,脚踏天地、手握乾坤,又岂会担心一个年老赋闲的寿王?”

沈曦微微点头,半晌仍望着唐黛笑,他也不再隐瞒身份:“其实你刚才说的不全对,皇叔的红颜知己……也不是个个都爱他的。”

吴公公再催,唐黛应了一声,重与他说话:“在以前三国时代,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冲,九岁称象,聪颖非常,人皆交口称赞。结果中途夭亡,年命甚短。”她离了唐果儿,在沈曦面前蹲下,神色郑重:“真正的聪明,不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聪明。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方能长久。”

她不知道这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是不是真能听懂这席话,吴公公上前领了他们急急地离了茶楼,重返深宫去了。

果不出唐黛所料,半个月后,寿王仅带六万军队攻袭长安,叛党令天子写手书至各驻军大营求援,领兵将领拒不救援。

三天后,长安内应打开城门,御林军、守城军队近半数不战而降,叛党头领挟天子欲逃出长安,被内侍太监吴皑刺死,帝逃出,其党羽被军队一举收押。

一场政变,如同一个无聊的闹剧。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干净利落。

唐黛重回浮云小筑,一切不变。只是三日后的长安菜市口,寿王兼监国沈裕亲自监斩了八十七名叛党,其中八名朝廷重臣。

沈曦亦有到场,八十七个人的血已经那么多,在地势低洼处汇成一汪血泊。那颜色太艳了,沈曦只觉得入目万物皆染了这红,地上的鲜血很快被清水冲去,而记忆中的红色,却生生干涸,凝成紫黑的血块。

次日夜,沈裕依旧来浮云小筑过夜,提及此事他还愤恨不已:“本王给了他半年时间,他就搞出了这么个玩意儿!痴儿愚钝至此,如何成大事!”

唐黛方悟——敢情这半年,不过是他对沈曦的一次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