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汤山(第2/3页)
所谓的道义,也不过是好听一些的话术,类似口头上支持,但真正的作战还是要靠中国自己。
顿了顿,光头继续说道:“他们反对日本,这是好事儿。我们为什么要守金陵,因为金陵是我们的首都,意义大,政治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必须得守,而且要用生命去守,希望你们66军保定决心,固守金陵,守住汤山,把住金陵的东大门。”
叶肇听得,捏着拳头说:“一定遵照委员长的指示,守住金陵的东大门。”
光头又说:“这还不够,你还要团结全军,同心协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放弃。”
“是!”
叶肇告别委员长和唐司令,回到汤山,向各师传达了委员长的训示。
66军,誓要坚守汤山。
日军在公路进攻碰壁后,决定采取向公路两翼进攻,走公路,目标暴露的太大,公路两侧有山有水,亦有密集的村子,不利益他们开展进攻,寻得两翼进攻,能有借助山林和村子进行遮掩。
从左翼进攻的敌人选择了阳山碑材作为突破口。
阳山碑材是金陵著名的风景区,早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而朱元璋病危时刻,将皇位传给了孙子,即建文帝。
燕王朱棣势力为大,拥有重兵,于1399年前起兵京都,南下攻占了金陵,建文帝死于公众,朱棣即为明成祖。朱棣为洗刷造反篡位的臭名,动用了数十万民工,为朱元璋建碑纪功立传,以示自己是个天才第一大孝子。
他在汤山附近的阳山,就山凿碑,凿成碑身、碑座和碑额三部分。
这座碑之大,居世界首位。碑身高45米,宽11.5米,后4.5米。重5620吨。
碑座高越7米,长约13米,曾有民谣唱:“东流到西流,锁石锁坟头;东也流,西也流,就是搬不走;若要搬走它,除非山搬走。”
这3块碑材,估计重达两万吨,阳山碑材工程好大,开采工作十分艰苦,大多由‘囚徒’担负,每天规定应凿石若干,完不成任务,当天晚上便被处死,取下人头。
阳山下的坟头村,就因为当时弃尸的‘万人坑’而得名。
叶军长在会见完委员长,当即命令78旅副旅长张德生带着两个营的病例前往阳山碑材和坟头村阻击敌人,张德生收到命令后,随即动身,刚抵达目的地,便发现日军也抵达,双方产生遭遇,爆发大规模的战斗。
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刻,双方的部队才暂时挺火。
张德生命令部队,利用夜色作为掩护,隐蔽在阳山碑材和坟头村内,让部队暂时做修整,他则召开两个营长的会议,认为夜色黑暗是接近敌人、消灭敌人的最佳时机,得到两位营长的支持,当天晚上,便让两位营长返回部队去准备。
日军在白天与国军产生遭遇战,双方打的激烈,便认为国军当天晚上肯定要休整,以应对明天日军的攻势。
于是,当天晚上,日军一个个草草的吃了晚饭,倒头呼呼大睡起来。
哪曾想,一股股国军将士在山林之间快速逼近日本鬼子驻地,靠近后便隐约听到日本鬼子驻地上呼噜声一片,这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两个营的国军将士一起发起冲锋,子弹、手榴弹如同暴风骤雨般向日军驻地里倾泻。
日军哪里料到国军的夜袭会来的这么突然,被枪声惊醒,仍有许多人二丈摸不着头脑,接着便看到丛林冲出大量穿着国军军服,头戴钢盔的国军将士,他们冲入日军驻地,左右横扫,不到半个小时便全歼这股日军。
且还抓到日军战俘,也通过日军战俘,得知进攻汤山的日军部队是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团,他们是在淞沪战役后期,日本大本营用来增援淞沪战场的。
基本没有参加淞沪战役,部队建制完整,战斗力属于甲等。
中岛今朝吾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陆军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战术教官,他在侵略朝鲜战争中擅长进攻,同行们了他一个‘进攻专家’的头衔,而且中岛今朝吾脾气刚烈,极其自负,这次进攻中国,更是要让自己杨明。
进攻阳山碑材的日军兵力仅有一个中队,中岛今朝吾当天晚上便得知,这一个中队的日军已经被支那人全歼,气的掀翻了桌子,暴跳如雷,眼睛里喷射出愤怒的火焰,以及仇恨之光,足以吞掉一切。
这场战斗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他决定第二天上午,亲自组织一个大队的兵力,向阳山碑材进行反扑。
翌日,日军一个大队,在15辆坦克的掩护下,向阳山碑材里的国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密集的炮声带着无可匹敌的势能,发出让人心悸的啸声,强烈的震撼从大地传来,被波及的中国将士无不脑袋嗡嗡作响,耳朵一片嗡鸣,听到的声音都变得十分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