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比一冷爆!(第2/3页)

李觉会意的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对高元明说道:

“元明同志,周围的人员都撤离完毕了吗?”

高元明表情一肃,汇报道:

“报告首长,周围的职工、副业队成员都已经撤离完毕,一些重要的实验设备也都已经顺利转移了。”

“另外李四光同志还亲自勘察了试验场地质结构,确认所有实验条件均已就绪!”

听闻此言。

坐在作家身边的徐云忍不住看了眼远处的一号试验场所在,心中忍不住散发出了一丝感慨。

如果说基地这十八处分厂哪处与他最有缘分,那么答案显然便是眼前这座代号六分厂的爆轰试验场。

当初基地正是因为头疼于爆轰试验场修建的气候条件,才会做出通过设备测量气象参数的决定,从而让他有了与基地接触的机会。

后来亦是为了能够准确捕捉爆炸参数,徐云又拿出了与德国Hochtief公司交易线性震荡检测元件的想法,间接推动了静电加速器的交易。

接着便是现在。

如今自己的任务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他又与爆轰试验场产生了交集。

同时今天过后,有关核武器的研发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完成,剩下的便是等待最终核爆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算是一个闭环吧——自己与基地的交集自此而生,又自此而终。

至于今天徐云他们要做的事情,则是……

一比一的原子弹冷爆!

早先提及过。

所谓冷爆,就是在不加入裂变或者聚变材料的前提下,试爆外观与重量与原子弹相同,但是装普通炸药的炸弹。

这种炸弹的威力虽然无法与标准原子弹相比,但却能检验原子弹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用后世的例子解释就是……

在不装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开机检测——只要能进入BIOS界面就代表电脑硬件没问题了。

至于系统也就是裂变材料的调试嘛……

自然是在罗布泊那边了,毕竟那种实验是有辐射性的。

过去这段时间陆光达和徐云没少往罗布泊跑,一次次下来徐云的肤色都肉眼可见的黑了很多,搁非洲高低能当个千人部落的酋长。

另外裂变材料的调试在浓缩铀达到了足够浓度后基本上没啥难度,这玩意儿的核心主要在于提取技术。

至于冷爆之所以会选择在221基地,一来是因为场所在地下,只要混凝土足够厚就可以阻挡火药的冲击。

二来则是因为基地的一到三分厂负责的便是原子弹零部件的生产,这些零部件就地组装实验既便捷又不会泄密。

这种做法就有点类似后世那些开在屠宰场附近的毛肚或者牛杂店,可以直接和厂商去拿货。

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冷爆实验其实还是很复杂的。

原因便在于成本。

“各位首长,我们之前在二到五号场地进行过了上百次的实验,具体数字是一百六十八次。”

考虑到今天冷爆现场有些新来的领导,高元明便简单对成本做了个解释:

“平均每次实验的成本……包括炸药和零部件在内,均价是一千四百三十七块五毛二。”

“至于这次一比一冷爆的成本就比较高了,哪怕是没有裂变材料,冷爆弹的造价也要114514元。”

听闻此言。

有些首都来的领导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丝沉重。

如今职工的平均工资不过25块,首都作为国家中心待遇要高点儿,但首都那边大多数职工的平均工资也就30到35左右。

一次普通的冷爆实验,就要消耗一位职工三年多的工资……

当然了。

这抹沉重只是转瞬即逝,毕竟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某种必须付出的代价。

随后作家转头看了眼李觉,李觉再次轻轻地点了点头:

“元明同志,既然冷爆模型没有问题的话,那就准备开始冷爆实验吧。”

高元明闻言表情顿时一凝:

“明白,首长们请随我来吧。”

随后在高元明的引导下。

众人很快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凉棚内。

此时此刻,凉棚处正摆着一座后世看起来很普通的设备工作台:

这座工作台的外表涂着一层绿色的金属漆壳,漆壳的不少部位已经烙印刻满了岁月的印记,尘土和细碎的纤维掺杂在一起,形成了难以名状的灰色颜色。

工作台正中间是一个浅浅的凹槽,凹槽里是一块不怎么通透的屏幕,旁边有一些按钮和开关,陈旧的标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屏幕边上还竖直的排列着四个小指示灯,通电状态下散发着红色的光芒。

“各位首长,这是咱们在德国的侨胞想办法运回国的一座AXT43操作台。”

进入凉棚后,高元明走到了操作台边上,摸着操作台的边缘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