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杨李新约(上)(第3/3页)
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
但后来,意外发生了。
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
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于是二人爆发出了剧烈的争吵,最终分道扬镳。】
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李政道对于二人的矛盾也是有比较直观的判断的。
接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你和我之前太过执拗于在同一个赛道竞争了,直到不久前回国事件的出现,才让我发现了另一个视野盲区……”
“就像我们可以选择在海对面,也可以选择回国一样,我们完全可以在题外找到另一个选择。”
“譬如……回到华夏之后,你我分别研究一个相同的课题,看看谁能够先出成绩。”
“有如今的元强子模型打底,这个课题应该不难寻找,你觉得呢?”
杨振宁的瞳孔微微缩了一下。
接着很快。
他的眼中便跟着冒出了些许光芒。
作为当年的至交,杨振宁很清楚一件事:
他和李政道都是很固执的人,宇称问题的矛盾上双方不可能会有结果。
他从不指望李政道会主动笑着伸出手,说什么“老杨,当初我们年少无知,过去的种种误会就让他过去,回国后我们齐心协力建设祖国吧”这类的话。
那不是李政道。
如今的李政道只是换了种心境,发现了自己过往被忽略的某些东西,并不是放下了世间的名利。
同样。
杨振宁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那也不是杨振宁。
不过……
如果是像李政道说的这样,双方就事论事,把彼此的竞争关系放到某个项目上,不将矛盾在外部进行扩大,这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至少……
杨振宁觉得还算可行。
按照他和李政道如今的地位,回国后不出意外的话,二人分配到的资源、人手这些应该都是相近的,顶多就是细微的差别罢了。
这种情况双方可以说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虽然两位诺奖得主同时研究一个课题可能有点浪费人才,但组织上倒也不是没有同意的可能。
因为这同样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兔子们的计算机研发。
这个项目长期以来都是首都计算机所和华东计算机所在并行研究的课题,双方其实也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
同时杨振宁其实也厌烦了和李政道不停打嘴仗的事儿,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
后世的杨李二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那几次远程嘴炮带来的发酵作用。
如今的杨李二人矛盾虽然依旧尖锐,但远远没到后世那种如果不是上了年纪估摸着就拿枪决斗的情况。
因此……
面对李政道的提议,杨振宁有些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