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下)(第3/7页)
陆光达这才了然的点了点头。
他之前还奇怪怎么组织上会把楼之岑派到金银滩呢,原来是为了徐云提到的红豆杉来的——他原本以为这队师徒是来给徐云看病的,毕竟徐云的下肢至今都还没恢复知觉呢。
至于老郭提到的家祥同志,指的则是陆光达的熟人沈家祥。
沈家祥是目前国内顶尖的药物研究专家,如今在化工部的燕京医药工业研究院担任副总工程师,能力非同一般。
当年的半岛战争期间。
在海对面封锁禁运的条件下沈家祥临危受命,应征负责氯霉素生产研究,愣是搞出了一套比国际效率更高的新化学合成路线。
去年他还带队完成了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的研发任务,所以由他和基地化工实验室的刘有成合作进行药物研发,配置上还是很合适的。
接着李觉等人又和楼之岑二人简单客套了几句,便将楼之岑和屠鹿鸣交给了接待员安置,由接待员带他们离开了现场。
随后李觉和老郭一行人又往前了几步,走到了车厢一旁,开始逐一接待起了剩下的专家。
毕竟这节车厢来的都是顶尖的专家学者,李觉作为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一个个接待过去。
好在这些大佬也都很有默契,在李觉和楼之岑交流的时候便主动按照下车排起了队,剩了不少时间。
排在众人首位的是个面相很机灵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和屠鹿鸣年纪差不多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些猴精猴精的。
此人的手中原本拎着个小箱子,待李觉上前后立马把箱子放到了地上,主动伸出了手:
“李厂长,你好,我是王方定。”
李觉也很客气的与他重重一握,左手拍了拍王方定的手背,笑着说道:
“方定同志,咱们又见面了,我代表基地全体成员欢迎你的到来!”
王方定。
这也是当初首都传来的扩编名单中的一员,来自原子能所,未来的院士大佬。
别看王方定如今才三十出头,他参加工作的时间其实很早,从三年前开始就负责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了。
所以比起楼之岑等人,王方定对于核武器项目倒并不陌生,过去和李觉也见过几次面。
这次他从首都来到221基地,说白了其实就是单纯换了个工作地点罢了。
紧接着。
一位又一位大佬依次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这位是张欢乔同志……”
“这位是张景中同志……”
“这位是阮可强同志……”
“这位是倪光南研究员……”
这些大佬有些徐云认识,有些则不太熟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专家与领导层见了面,被接待员引向了另一处方位。
此前曾经提及过。
这节列车车厢之内的都是国内的顶尖专家,而在眼下这个时期,专家的能力和年龄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等的,能力越强往往年纪越大。
因此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站位情况:
例如倪光南、王方定、屠鹿鸣这些三十出头、相对年轻的项目组新成员,一般是早早就下车排起了队。
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专家呢,则先留在了车上——毕竟车里虽然没空调,但温度多少要比外头低一些。
加之车上还有座位可以坐,可以简单的节省点体力,不至于久站而出现体力匮乏。
大概从第五十人左右开始吧。
李觉等人接待的专家便从站台换到了车厢,专家的头发也从浓黑乌密变成了发白稀疏——这个表述不包括计算机所的程序员。
“这位是胡刚复同志……”
“这位是葛庭燧同志……”
“这两位是龚祖同以及陆学善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王大珩同志的项目组……”
如果说王方定那批人徐云还认不全的话,那么这批资深大佬徐云显然就个个都对得上号了。
胡刚复。
别看这位大佬好像名气不大,似乎连院士都没有评上,但实际上他可是华夏物理史上绕不开的一位丰碑。
当初在提及粒子物理的时候曾经介绍过吴有训院士,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吴有训院士便是胡刚复先生教出来的弟子。
胡刚复10岁的时候就因为成绩突出考入南洋公学,17岁被举荐成为第一批庚款留学海对面的学生,就读于哈佛大学物理系。
接着22岁成为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26岁又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拿到双料博士学位后学成归国。
回国后。
他在金陵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现金陵大学创办了华夏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并担任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属于真正的近代物理奠基人级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