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决……(第3/4页)

这样形成闭环,就可以把信号存储在水银管中了。

在原本历史中。

人类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1使用的便是这个技术,时间差大约是960ms左右。

这个思路无疑要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不过要比徐云想想的极端情况还是要好一些的——小麦毕竟只是个挂壁,还没拿到gm的版本开发权。

至于水银延迟存储技术再往后嘛……

便是威廉管、磁芯以及如今的磁盘了。

至于再未来的趋势,则是徐云此前得到过的DNA存储技术。

视线再回归现实。

小麦的这个想法很快引起了众人注意,包括阿达和黎曼在内,诸多大老们再次聚集到了桌边。

巴贝奇是现场手工能力最强的一人,因此在激动的同时,也很快想到了实操环节的问题:

“麦克斯韦同学,你的想法虽然很好,不过我们要如何保证时间差尽可能延长呢?”

“如果只是一根几厘米十几厘米的试管,那么声波和电信号可以说几乎不存在时间差——至少不存在足够存储数据的时间差。”

阿达亦是点了点头。

十几厘米的试管,声波基本上嗖一下的就会秒到,固然和电信号之间依旧存在时间差,但显然无法被利用。

不过小麦显然对此早有腹稿,只见他很是自信的朝巴贝奇一笑:

“巴贝奇先生,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曾经想过。”

“首先呢,我们可以扩大萧炎管的长度,它的材质只是透明玻璃,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十厘米和一米的成本差别其实不算很大。”

“另外便是,我们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的小设备,比如……”

“罗峰先生在检验电磁波时,发明的那个检波器。”

巴贝奇眨了眨眼,不明所以的问道:

“检波器?”

小麦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小东西——此物赫然便是徐云此前发明的铁屑检波器。

聪明的同学应该都记得。

当初在验证光电效应的时候,徐云曾经用上了两个关键的检测手段:

他先是用驻波法在屋内形成了驻波,接着用制作好的铁屑检波器检验波峰波谷,最终计算出了电磁波的波长。

检波器的原理很简单:

在光电效应没有发生的时候,铁屑是松散分布的。

整个检波器就相当于断路,电表就不会显示电流。

而一旦检测到电磁波。

铁屑就会活动起来,聚集成一团,起到导体的作用,激活电压表。

越靠近波峰或者波谷,铁屑凝聚的就越多,电表上的数值也会越大。

其他位置的铁屑凝聚的少,电表示数就会越低甚至为0。

在给巴贝奇介绍完徐云设计的检波器原理后,小麦又说道:

“巴贝奇先生,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在信号的接入口位置,加装一个或者数个以检波器为原理制成的小元件。”

“接着控制信号强弱,周期性的限制外部导线中的电信号传输,有些类似……波浪。”

“如此一来,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时间差,甚至对后续的计算也有帮助。”

巴贝奇闻言,顿时陷入了沉思。

小麦所说的原理有些类似后世的脉冲电流,不过脉冲这个概念要在1936年才会正式出现——就像威廉·惠威尔提出了科学家这个称谓一样,许多现代看起来稀疏平常的词或者字,实际上并不是先天便存在的。

因此如今的小麦没法直接用脉冲概念来向巴贝奇解释,顺利的协助某个作家水了几个字。

“波浪吗……”

巴贝奇认真考虑了一会儿,摸着下巴说道:

“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既然如此,麦克斯韦同学,我们现在可以试试吗?”

小麦抬头看了眼法拉第,法拉第爽利的一点头:

“设备实验室里都有,当然可以。”

早先提及过。

法拉第交由剑桥设计的真空管是可以从中拆分接续的,为的就是增加观测效果。

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无限人体蜈蚣。

所以小麦所说的超长试管,只需要花点时间拼接即可。

至于检波器嘛……

当初徐云在测量驻波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支,因此数量自然也不会太少。

十多分钟后。

一根长度接近两米、内部填充有水银、外部则由金属屑和导线组成的简易真空管便组合完毕了。

随后小麦在其中加入了一组偏振片,真空管末端又连上了一个通电的计时表。

没错。

计时表。

众所周知。

空间与时间,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自人类诞生之始,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探索便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