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衣锦还乡

小年和李雯对看一眼。李雯笑说:“房子还没弄到呢。”

家喜不好多说。实际上,她有点后悔问这事。房子是大事,家丽和建国两口子肯定在考虑。她曾经想,大姐两口子很可能想要娘家那套房。毕竟小年姓何,当初这么弄,就算是何家的孙子。又是头一个。可论理,那房子六个人都有份。不该给小年。现在谁不困难,二姐一个人带孩子,老三两口子那个样子,老五在外头,就老四好点。也是拿死工资的。再过二年,小曼要上小学,她打算安排她上淮师附小。比五小好。姊妹里头,就她生了女孩,更要培养好,免得让人笑话。

想到这,家喜引导话题,“你们要结婚,可得重重谢我。”

小年不解。李雯反应快,“当然,六姨这间斯芙莱,是我们的红娘。”

家喜感叹,“可惜以后没有了。”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开玩笑,当门口凑过来个人。是个身形玲珑的女子,低着头,翻检衣服。家喜大声,“便宜了,最后三天,亏本甩卖。”不经意间,那女人一抬头,却是明眸善睐。

家喜惊呼,“老五?!”

小玲笑眯眯地,“怎么这么巧。”

“你搞什么?!”家喜上前摇小玲的肩,“回来也不说一声。”

“刚到。”

“没回家?你搞么(土语:做什么)呢?!”家喜激动得翻来覆去就这句话。

小年和李雯上前。小年叫了声五姨。李雯才知道这便是何家“大名鼎鼎”的老五刘小玲。李雯本身是搞艺术的,多年前就听说有个霹雳舞的凯丽。再加上下海的传奇经历,是他们这些屈居小城沉浸在生活中的青年想都不敢想的。李雯觉得小玲很浪漫,有激情。“你就是五姨!”李雯激动,一把抓住小玲的手。

弄得小玲反倒一脸迷惑,不知哪里蹦出这个么人。血盆大口,指甲像黑山老妖。

“小年未婚妻,你外甥媳妇。”家喜介绍。

小玲随即从裤兜里掏出个红包。都是有备而来。“乖乖的。”小玲拍李雯的手背,学广东那边人说话。

李雯受宠若惊,直到离开后,还在跟小年叨咕,“五姨好,五姨厉害。”小年不得不泼点冷水,“是不得已才出去的。”

“别管怎么出去的,反正人家敢出去,敢打,敢拼,现在不也过得挺好。”

小玲在家喜这淘了几件衣服,现场换了,一身黑。小玲笑说:“借你的光,我这也算衣锦还乡了。”

两个人约定一会家里见。小玲说要回趟宾馆。家喜觉得奇怪,但没深问。她匆忙收了店铺往家里赶。

家丽在家烧红枣稀饭,小冬去参军,小年准备结婚,她更没事,回家的次数多。

家喜进门,对家丽,“大姐!”

家丽放下锅盖,“干吗,一惊一乍的。”

“妈呢?”

“菜市呢,还没收摊。”

“小玲回来了。”家喜说。

家丽锅盖差点没拿稳。

匆忙忙打电话,给老二、老三、老四,让她们马上回家。口气急切,一听就有急事,家文、家艺、家欢在电话里没深问,火速往家赶。“什么事?”家欢问。

家丽说:“老五回来了。”

“哪呢?”家艺耐不住。

家文道:“回来就不走了吧。”

都不知道。老太太醒了,也坐不住,家喜扶着她站在前院门口,她一直担心小玲,可出去这么久,小玲没给美心和她打过一个电话。还没人来,老太太问家喜,“你不会看错人了吧。”

家喜说:“千真万确,错不了,她还买我几件衣服呢。”

暮色苍茫,巷道口远远走来个人。老太太逆光看,只是个剪影。走近了,才见是美心推着刘姐八宝菜的小车子。见一群人杵在门口,美心奇怪,“妈,这干吗呢?迎财神还是接王母娘娘。”

老太太喟叹,“老五!老五要回来了!”

美心浑身一抖,又惊又喜,说不出话。终于还是问:“真的?!”

家喜道:“妈,千真万确。”

家丽从后面走上来,“阿奶,去屋里等吧,外头风大。”老太太也站累了,众人扶着回屋,在藤椅上坐下。过了九十,太师椅都坐不住,只有藤椅能兜住她整个身子。

“泡点茶。”老太太指点。家文说:“阿奶,看你高兴糊涂了,这个点还喝茶,晚上睡不睡了?现成的枣子稀饭。”

老太太笑说是。

家艺撇撇嘴,也是笑,对家欢,“看到了吧,这就叫远香近臭,老四,以后我们也去南方失踪个几年,回来也是香棒棒。”

家欢心里放着方涛,没空开玩笑,只说:“香棒棒臭棒棒,回来就好。”家艺讨了没趣,又转脸问家文,“二姐,上次见那人怎么样?”家文是见了几个人,有家欢介绍的,也有家丽牵线的。但这个场合,她不想提。家文岔开话题,看看表,“这个老五,还是这么磨蹭。”家艺道:“急什么,反正光明住校,几点回去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