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平起平坐

年头,何家第二件大事是家艺的工作。户口本上改年龄是建国找人办的。改大三岁。变成和家文同岁,这样就符合多家用人单位招工要求,方便常胜托关系运作。

人家小姑娘怕老,但家艺不,改大三岁,跟家文变成同年龄。家艺仿佛真变大了。

家文跟卫国还在处朋友,按家文的打算,怎么着也得谈个一年半载才能修成正果。所以家文依旧在家里住。户口改好当天,家文刚下班,家艺就喊了姐姐一声。

“什么事?”家文放包,倒了点水喝。

“你来。”家艺招呼她进卧室。

家文跟着进了卧室,问怎么了。家艺郑重地,“我现在长了三岁。”

家文没反应过来。

“我户口本上改大三岁。”

“哦。”家文并不在意,“大姐夫帮办的吧。”说完就要出门。

“我现在跟你一样大。”家艺道,“月份比你还大呢。”

有点意思。重新关上门,家文打算听听老三的下文。

家艺继续说:“既然这么改,就要对外这么说了。”

“没问题。”

“你不用叫我姐姐,”家艺礼貌地,“我也不叫你二姐。”

“那你叫我什么?”

“都叫名字,我叫你家文,你叫我家艺,我们平起平坐。”

家文一笑,并不放在心上,“没问题。”

夏天缩的皮子冬天来缝。这活得常胜和老太太做。美心的针线不行,心也不够细致,常胜不大瞧得上。羊皮要做成衣服,散皮子要缝到一起,还得懂点裁缝。缝纫机有,只是做皮衣服,只能手工。

羊毛雪白,摊在床上,常胜和老太太对坐着。

“今年缩得不错,”老太太摸摸羊皮,“怪肉津的。”(土语:摸起来手感肉乎乎的)

“这一批皮子不错,卫国也肯下力。”常胜赞道,“这老二找得这人,真难得。”老太太道:“卫国妈也挺明事理。”

“妈,这你都知道。”

老太太笑道:“我是来得时间不长,其实往北菜市一站,谁不知道卫国妈,那是出了名的会做人,有客来家里,借钱也会请人家里吃饭,一个寡妇,养大五个孩子,大女儿心脏不好早早没了,留下两个儿子,也就是她的外孙子,也是她带。了不起啊,将心比心,我没这能耐。”

常胜道:“妈谦虚,这么多孩子,你不也带过来了。家丽那两个,估计也要给你带。”老太太说:“没办法,能带一天是一天。向东学平两个毛小子我还喜欢。”说到这,母子俩低头纫了一会手工,羊毛坎肩现雏形。老太太问:“这一批又是给谁的?”常胜说:“几个朋友要打点,跑老三的工作,也要找人,总不能空手,做几件皮子,送人也像点样子。”

老太太叹息,“多少年了,皮子总是送人,自家倒没见着。”

常胜自觉不周,忙说:“今年留一件最好的给妈。”老太太忙说不用,又说要留,孩子们该有意见,还有美心,没有个七八件,别留。

“能有什么意见,皮子本来就是长辈穿的,家里有老人,媳妇不能穿大毛的,何况小字辈,妈,留,兔毛的留一件。”

老太太笑吟吟地,不说话,算认可。这一批毛子做好,常胜果然去上下打点,多半自己跑,偶尔也让建国跟着一起。年里面忙,一直忙到春末,家艺的工作终于有了着落。

去东风工艺厂。区属集体工业,离家也不远,就在国庆中路。前身是街道办的童装刺绣厂的一个车间。一九七三年厂子开始自己设计火烙画工艺品,上过广交会,产品对外出口。

家艺对这份工作感兴趣,也很满意。工艺厂,有个艺字,跟她的名字一样,多少跟艺术沾边。至少比大姐的蔬菜公司,二姐的淀粉厂听上去高雅。

刚上班,家艺就带回来不少木头盒子。都是残次品,但也挺漂亮,不耽误用。美心见了道:“老三,不能偷拿单位东西,这是原则问题。”家艺道:“我师傅给我的,放着也没用。”美心拿起一只盒子对着光看,盒面上画的是个侍女。

美心端详,“这画的是李香香还是白毛女?”

家艺半撒娇半嗔,“哪来的白毛,头发乌黑的。”

老太太端着豆腐汤进门,放在桌上,凑过来,随口一说:“是林黛玉吧。”家艺立即说:“还是阿奶有文化。”

盒子分一分。给家丽的自然最大。给家文一个八角盒子,家欢得的是长方形的。小玲和家喜每人一个正方形小盒子。家艺一下在姐妹里抖起来,自我感觉良好极了。一顿饭吃得神气活现,豆腐也吃出了肉的感觉。

常胜对待这些小东西不感兴趣,只教育女儿,“工作了,就是大人了,人家也会把你当成个大人看,不能任性,不能不讲组织原则,不能占公家便宜,以后像这种往家顺东西的事情,就不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