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片丹心(第2/2页)

老太太想了想,做主,“还是给家丽打,小孩子都长得快,家丽快成型了,以后穿不上,再下放给妹妹,咱家就这条件,没意见吧。”

都说在明面上。家文没意见。家艺却哇的哭了。家欢见老三哭,也跟着不知所以的乱哭。

常胜被吵得心里毛躁,一拍桌子,啪,搪瓷缸被震得老高。

都安静了。

这日,家丽一到家就跟老太太说:“阿奶,给我点粮票。”

“要粮票干吗?”老太太正在扫地。

“去北京。”

“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北京?你知道北京在哪么?”老太太递过笤帚,下命令,“把地扫了!”

“何文氏同志,”家丽很严肃地,“你为什么一点都不了解现在的革命现状,我现在是红卫兵,要保卫保卫革命成果,我明天就要坐火车去北京。”

“坐火车?谁给你坐?”

“坐车,吃饭,住店都不要钱,去北京接受的接见。”家丽道,“问你要粮票,只是以防万一。”

老太太喃喃,“疯了疯了,这孩子疯了,何常胜!看看你女儿,你女儿要上北京!”

美心在里屋听到了,咬断线头,问:“谁要去北京。”

家丽爽快地,“妈,我去。”

“你怎么去?”

家丽解释:“大串联,交通住宿吃饭都免费。”

美心两眼放光,“我能去不?”

“妈,你就别跟着趁热闹了,人多,路远,你革命的心情我理解,可是你光有革命的心,没有的革命的身。”说着,瞅了瞅她妈隆起的腹部。美心连忙,“我这就是革命的身,里头也是革命的后代。”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何常胜进屋,吼道:“都别去!”

家丽道:“你这是封建大家长的吼声,是需要被专政的!”

常胜怒火中烧,一把提溜起家丽,连拉带扯推她进放煤的小屋,关上门,上锁。家丽一开始倔强,大吼大叫,过了半天,肚子饿了,老实多了。晚饭时间,老太太拿了块菜饼子过去。

“听话点,就还有饭吃,你革命是一时,在老何家过日子是一世,别跟你爸对着干。”

家丽大声嚷嚷,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段话送给奶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老太太依旧从容,道:“对对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不是还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他饿的慌。你不吃,我拿走了。”

家丽连忙,“我吃!”革命小将在菜饼子面前败下阵来。

老太太从栏杆缝隙递过去。家丽狼吞虎咽吃了。

老太太开始教育孙女,“家丽,你现在就算成人了,个子长得老高,脑子也得长!你去北京,我问你,都谁去了?秋芳去了么?”

秋芳是家丽永远的参照物。

“她家有事,她弟秋林病了,去不了。”

老太太好笑,“怎么她家就一个弟弟就能有事,你屁股后头还有三个妹妹却永远是闲人一名。”

“这谁知道,巧了。”

老太太恨铁不成钢,“你要能有秋芳一半的机灵劲,我都算你能。”家丽小声,“阿奶,把门锁打开一下?”

“钥匙在你爸那。”

“你那铁盒子里头不是有个备用的。”

“丢了。”

“阿奶——”

恳求无效。老太太的建议是,让家丽好好在煤房里待一夜。快睡觉了。北头一片静悄悄地,家丽急得没办法,火车明天凌晨就走。她憋在小房间里,睡又睡不着,只好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美心翻了个身,对常胜,“听听,你女儿成江姐了。”

“睡觉!”常胜铁了心不放人。

又唱一遍。

汤为民在自家竹床上打了个滚,坐起来。迅速穿上衣服,偷偷出门。何家小院。院门口有个人影。

家丽眼尖,隔着窗户栏杆感觉到了。“谁?!”她轻喝。

“我,汤……”为民连忙改口,“李为民。”

犹如抓到根救命稻草,家丽急道:“快来救我,我被关起来了。”为民说了声等着。翻墙头,蹑手蹑脚跳进小院,到煤房门口。

家丽急促地,“我爸把我锁渣滓洞了,不让我串联。”

为民摸了摸锁。重重的铁疙瘩。他在院子里寻麽,想捏块砖头。

“什么人?!”常胜拿着擀面杖出来了。

家丽大惊。“快跑!”

捉住就是一顿打。

为民连跳两步,蹿上墙头,跑了,落了只鞋。

“还有同伙。”常胜呵呵道,“任凭你七十二般变化,也逃不过我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