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来当赵王如何?(第2/3页)
故而,大秦二世而亡,始皇帝肯定要背锅,这是不可否认的。
尤其是不立储君这一点,站在任何一个时代来看这都并非明智之举。
不过真正身处这个时代,尤其是成为了始皇帝的亲孙子之后,赵泗多少也有点理解始皇帝。
故而在这种事情上赵泗也没有过多评价。
反正有自己在身边,始皇帝肯定不会早死,现在始皇帝才五十多岁,哪怕拖到六七十岁再立储君也没有什么妨碍,倒也不必再急于一时了。
不过赵泗也清楚,因为自己身世大白于天下的原因,扶苏的支持者们,恐怕是等不及了。
果不其然,今日的奏折之内,竟然出现了足足五个御史劝谏始皇帝册立储君的奏折。
甚至于还有人狗胆包天敢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天下大乱和始皇帝没有册立储君联系在一起。
没有储君,人心就不能安定,人心不能安定,所以天下大乱久久不能平息。
确实是狗胆包天,不过你要说他完全没道理吧也不对。
如果始皇帝果断册立扶苏为储君,那么身上有一半楚国血脉且娶了楚国宗室女昌文君的侄女的扶苏,对于楚国贵胄来说确实有不小的吸引力。
毕竟扶苏的人品还是可以保证的。
这对于楚国地区的反动力量绝对是一场巨大的打击,毕竟楚王熊心只是当地贵胄推出来的架子,其本人是没我在太多权利的。
如果始皇帝在册封扶苏为储君之后派遣扶苏前往楚地,那楚国的贵胄恐怕真就是纳头便拜,楚国的叛乱也绝对是天底下最快平定的。
话是对的,但是在这样的节点提起来难免有些指责始皇帝的意思。
不过始皇帝看完却并没有什么反应,也只是简单的批阅一下,表示我已经看过了,就让赵泗盖印去了。
“大父不生气?”赵泗将印玺盖上将奏折叠好摞成一摞。
“朝堂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始皇帝摇了摇头。
“况且这份奏折也算言之有物,倘使现在册立储君,天下确实能够消停不少,若是朕愿意将你的叔叔伯伯分封于天下各地,以拱卫咸阳,天下间的战乱用不了多久时间就会消失。”始皇帝笑了一下。
“朕继位一统以后,关于分封郡县争执日久,朕以郡县立国,但周天子分封有八百年国祚,由此可见,分封制并非一无是处。”始皇帝开口说道。
“只不过于朕而言,朕欲使千秋万世为一系,倘若不能使之千秋万世,则另辟新路也。”
话说回来,自从赵泗身世大白以后,始皇帝好像越来越愿意和赵泗说一些以前不能听的禁忌之事,甚至很愿意在某些事情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赵泗能够感觉出来始皇帝似乎是带着一股倾诉欲望?亦或者是夹杂着其他的感情?
如果说以前始皇帝在赵泗面前依旧是称孤道寡的天子,那么现在的始皇帝,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赵泗总感觉始皇帝倾诉的同时,其实是夹杂着一种期盼。
似乎在期盼自己理解他?
赵泗也不敢肯定,毕竟在赵泗的印象之中,始皇帝似乎是从不在意他人的理解。
“分封于郡县之争,自儒法两家而始,淳于越信奉分封,以定礼制,王绾冯去疾等人为之摇旗呐喊,欲效仿周朝旧事,而李斯自然信奉郡县制,麾下亦有法家秦吏为之冲锋陷阵,然而作为一个君王,不管是信奉分封制还是信奉郡县制都并非明智之举,于君而言,重在于用,而不在于信。”始皇帝瞄了一眼赵泗开口说道。
赵泗闻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天子是裁判,不应该是哪一家的支持者,这点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就像赵泗对于诸子百家的态度一样,他从来不迷信一家一派之学,而在于他要用哪一家的学问。
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
可是始皇帝亲自语重心长的给自己讲这些,总会让赵泗生出来一种奇怪的感觉。
始皇帝对自己的亲近似乎夹杂着其他的期盼。
赵泗可以肯定,始皇帝一定是在对自己言传身教。
始皇帝似乎一直在刻意的教导自己应该如何站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去看待事情。
俗话说的好,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纵观历史,胡亥之所以争位,唐朝时期之所以李泰升起了夺嫡之心,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君王表现出了过分的亲近。
以前的赵泗是当笑话看的。
可是亲自体验了皇帝在你身边对你言传身教并且表达出了远超所有人的亲近的时候,赵泗笑不出来了。
因为不管当事人是谁,心里恐怕都会升起来几分想法。
好在,赵泗可以以史为鉴。
毕竟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赵泗只是一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