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第2/3页)

用麻所制,造价低廉,便是写差了也可以换一张重写,不至于心疼。

竹简造价昂贵,兜里没俩钱的使用竹简都小心翼翼,要是写错字了,便会用刀将错字削掉,重新书写,这也是刀笔吏的由来。

当然,竹简还有一个问题,有的竹简制作工艺并不是很好,故而墨迹容易损毁,故而为了长期保存,也有在书写以后再上面照着字迹重新篆刻的习惯。

其次,就是竹简可以用刀削掉薄薄一层更换字体,所以涉及到公文类的竹简,基本上也需要用刀篆刻,以防止有人后面恶意更改公文字迹。

始皇帝微微点头,倘若赵泗能够造出来廉价且好用的纸,那可真就是大功一件了。

最起码自己不用再苦于一天批阅一百多斤的奏折,最起码以后各地运输公文备份不再需要用车为单位来衡量。

竹简笨重,造价昂贵,生产周期漫长,书写不便,客观来说,纸的出现也导致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不过就目前而言,纸的意义除了取代竹简以外也就仅限于此了,方便运输,书写,传播……

这玩意得和印刷术一块来才是真正的意义重大。

解锁造纸工艺,解锁印刷术,二者合一就可以解锁新的成就,知识的批量生产和大降价。

同时也是解锁打破知识垄断这个成就的大前提。

赵泗也没藏着掖着……

“不仅如此,陛下,臣还有一法,可以批量成书。”赵泗说罢来到始皇帝面前。

“陛下请看,雕字于版,如同印章一般,陛下可有印玺?”

始皇帝点头,拿出一枚青铜玺,尔后在草纸上盖上。

“正是如此,若是做一枚大大的印玺,当然,不是用金银铜玉,造价太过昂贵,可以烧陶,陛下请看,假设这一卷竹简是我说说的大陶玺,上面的字就是玺上篆刻的内容。”

“只需要沾上墨水,往这纸上一覆……”

最开始听起来只觉得异想天开,可当看到赵泗那个动作完成的时候始皇帝瞬间意识到什么。

简单!

太简单了!

是的,印一本书不算甚么,可是如果印一百本一千本呢?

如果把秦律刻于其上,只要有足够的纸张,只需要那么轻轻的一印……

可以印多少?

一千份?一万份?

大秦一直在做普法工作。

始皇帝并不执着于义务教育,法家也并不怎么支持教育普及。

但是不管是法家还是始皇帝都很看重秦律的普及。

百姓可以不读书,但是一定要知秦律!

那么,有了造价足够低廉的纸张以后,有没有那么一个可能,家家户户皆有一本秦律?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高达数万的庞大的吏员队伍,都可以轻易读到大量的法家书籍。

大秦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刻什么就刻什么!

光有造纸术,对于始皇帝而言只是多了一个可以取代竹简的工具,一个比竹简更加轻便廉价的书写工具。

可是要是和印刷术联系起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陛下……眼下天底下书籍多为孤本,不知多少寒门士族,只剩家学一卷……有的甚至家学全失,字都难以认全。为了能够学习,他们大多数会成为贵族的门客……或者成为游侠,或者师从百家,尔后,才是成为吏员,亦或者为官……”

“大贵族供养门客学习知识,挑选认为优秀的寒门士族来进行培养,而作为学习知识的回报,寒门士子则会……”赵泗还未说完,就被始皇帝打断。

实际上,赵泗说的很含蓄,因为他不知道始皇帝对于普及教育这件事怎么看。

当然,赵泗才没有异想天开在这个时代玩全民扫盲,普及教育到百姓。

明清时期都得小地主才能供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呢,秦朝?凭什么?

赵泗所说的寒门士族,那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百里奚就是其中代表。

寒门,你也得家里有门不是?

这群寒门士族,因为身份低微,家道中落,只有三条路走,一,成为贵族的门客,二,学艺百家,三,成为游侠。

诚然……这个时代大多数书籍都是孤本,秦王宫一定有没有收录的孤本藏书。

但是!

秦王宫的藏书量大啊!

以往,寒门士子受限于家道中落,家传尽失,只能先成为百家弟子,或者成为大贵族门客,才能继续学习上升。

也就是说,当秦国用得着他们的时候,他们身上大多已经打上了势力标签。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可以尝试凭借丰富的藏书量和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踢掉中间商,自己赚差价呢?

事实上,秦国一直都在做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