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两千年前的太阳不是很热(第2/2页)

“不是等着就行,是太阳把水晒干,盐就出来了,要是遇上阴天,都不知道要多久,遇上下雨那就更麻烦,一切都得从头弄。”赵泗开口说道。

说罢,赵泗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骂了一句。

“看着挺大,咋就不热呢?”赵泗上辈子也是中原人士。

那家伙到了热的时候人都快热冒烟了,春秋两个季节是什么东西赵泗压根都不知道。

过了夏天是冬天,过了冬天是夏天,气温骤降骤升跟玩一样。

热的时候能到四十度。

冷的时候穿两层羽绒服都不够。

结果先秦时期的关中,却并非如此。

眼下已经步入五月份,按理来说已经进入夏季。

可是哪怕是大晴天天气依旧是不温不火,感觉不出来特别热。

“估摸着是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吧?”

赵泗疑惑。

同一片地区两千多年气候相差确实大了一些。

不过想想也是,古代的豫那还是牵象之地,水草丰润,现在的豫的天气跟逗你玩似的,昨天晴空万里明天给你来个三月飘雪,还是鹅毛雪。

眼下的关中也是如此。

黄河没有什么大规模改道,整个中原之地可以说是天底下最丰润最适合人类居住耕种得地方。

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黄河也不叫黄河,叫大河。

夏天不算太热,冬天也不至于太冷。

“那这样一来,关中之地晒盐,可就浪费时间了。”

赵泗估摸着这大晴天最多也就堪堪三十度罢了……

“晒盐法,于中原各地只能用来消化本地卤盐矿,自给自足恐怕都未必够,大头看样子还是得落在齐地啊。”赵泗沉吟思索。

时代的差异并不仅仅是文化制度发明。

还有气候……

以中原之地过分祥和的气候环境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就算有了晒盐法恐怕本地产盐也不够自给自足,最终还是要落在齐地头上。

那地方靠海,人家那大太阳不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