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让位(第3/3页)

李世民、房玄龄不得不想到一种可能,杜淹有没有转投东宫?

任何事,不怕你想得多,就怕你不动脑子……于是,李世民、房玄龄等人都警惕起来。

说起来,杜淹转投东宫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其一,杜淹至今在天策府中还没有任职,只在弘文馆为学士,而且还没被列入十八学士,不得升迁让杜淹颇为忿忿。

特别是之前,房玄龄都私下暗示过,杜淹将任天策府兵曹参军事,但转眼间杀出了个凌敬,这如何不让杜淹愤怒?

其二,杜淹和杜如晦虽是叔侄,却早就交恶。

叔侄交恶,不是杜淹转投的理由,但叔侄,却是杜淹转投的理由。

门阀世家,从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如京兆韦氏,韦挺、韦庆嗣均为李建成心腹,但也有韦氏子弟入天策府,韦挺的弟弟就在天策府任功曹参军事。

其三,封伦身为吏部尚书,主责选官,若不是察觉到蛛丝马迹,只怕不会如此确凿。

所以,别说李世民了,就连向来温文儒雅的房玄龄都面色阴沉。

“决计不许!”房玄龄压低声音,却斩钉截铁道:“此为殿下根基!”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都点头赞同,去年太子李建成欲亲征河北,暂时节制陕东道,可能会招揽不少武将,这还在李世民允许范围之内……毕竟他在军中威望太高。

但此次的性质是不同的。

杜淹虽然不在天策府中任职,但却是弘文馆学士,这个身份决定了他决不能被东宫拉拢。

武德四年,李世民扫荡中原,一战擒两王,奠定了李唐一统天下的根基,随后回朝受封天策上将,组建天策府,但同时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弘文馆。

弘文馆的出现,是李世民从无敌统帅转为文治的标志,是李世民正是拉开夺嫡之争序幕的标志。

弘文馆的十八学士,无不在天策府任职,下面的诸多学士,无不是依附李世民。

若杜淹叛去东宫,将极大的打击李世民的声望……从武治转为文治,这方面李世民对李建成,本就没有优势。

杜如晦心里发狠,自己当日为何不问个清楚,若是知晓其中有太子心腹插手,就不会落到今天境地。

沉默了很久,房玄龄突然起身,踱到李世民面前,整理衣着。

“玄龄兄……”杜如晦一怔后猛地起身,“某……”

“克明乃王佐之才,殿下不可稍离。”房玄龄笑着如此说,郑重下拜。

李世民轻叹一声,起身亲自扶起了房玄龄,“克明乃左膀,玄龄乃右臂,孤难道就能弃之?”

房玄龄点头道:“权宜之计罢了。”

李世民沉默了会儿后,微微点头。

其实解决这件事的方法很简单,在场四个人都心里有数,给杜淹一个天策府官职就行,只要入了天策府,杜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转投东宫。

但天策府不比秦王府,官职是有定例的,从天策上将而下,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祭酒、主簿等等。

基本上没有出缺,目前只有掌管书疏传达的录事出缺,九品微末官……而杜如晦是从事中郎,四品官。

这是杜淹无法接受的。

而房玄龄站了出来,他是天策府记事参军,五品官……杜淹却是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