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08- 我知道一个好地方(第2/3页)
车先开到伍清舒租住的小区,下车前她问叶青棠:“你要不就去我那儿休息吧,这么晚了。”
她们常常互相去对方家里留宿,因为身高体型相当,换衣服的问题也很好解决。
叶青棠说:“我可能还得回一趟我爸那儿。我们家茶园不是刚刚收成了春茶么,我回去拿两盒,明天做伴手礼。”
“辛苦了。”
“清舒姐姐明天早上帮我买早餐我就不辛苦。”
伍清舒笑了,“想吃什么?”
“你家附近那家抄手。”
伍清舒答应下来,拉开门下车,“拜拜——注意安全。”
“拜拜。”
第二天早上,叶青棠带着茶叶去了办公室,伍清舒后脚即到,带着她心心念念的抄手。
怕泡烂了,伍清舒还特意让老板将抄手和汤分开盛装。
十点多,叶青棠开车载着伍清舒前往一芥书屋。
那是栋整体白色的建筑,从外观上看,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就像是山巅上的一捧轻雪,白得纯粹而有意趣。
进门之后,别有洞天,建筑分为主馆和副馆两个部分,一圆一方,一高一矮地进行呼应。
建筑内仍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但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总会有一扇窗、一丛竹叶、一条木凳……它们点缀其间,兼具功能与审美,杜绝了纯粹的白色所带来的无聊与视觉疲劳。
主馆共三层,主要是汤望芗用来藏书的地方,宽阔的台阶螺旋式地平缓向上延伸,一侧墙体有精心设计的镂空,镶嵌玻璃,封存着汤先生那些最为得意的古籍珍品。
副馆是一个带了阁楼的平层,是汤望芗起居、工作、会客之处。斜飞的大面积天窗,即便冬日,依然能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平层地基做了架高,留出了三级台阶的高度,长条的台阶下方便是庭院,而台阶则兼具了户外长椅的作用。庭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是汤老先生特意从故乡移植的。
深秋时节,故乡的柿子结了霜,引来鸟雀啄食,庭院里烧起炭盆,汤老先生坐在台阶上饮茶。
他说,这是他追寻了一生,关于生命的最终答案。
这是一部纪录片里涉及汤望芗的内容,昨晚临睡前,叶青棠又特意将其翻出来看了一遍。
到了一芥书屋门口,叶青棠给助理发了一条微信,一会儿,助理出来接她们。
两人随助理走进大门,在宽广的院子里,叶青棠微微驻足,迎着阳光仰头观察。
这栋建筑还如她第一次来参观时简洁而优美,像一只正在优雅梳羽的白鹤。
此刻,在得知了它出自应如寄之手之后,多少会觉得和以往观察的体验不一样了。
-
和汤望芗相谈的过程比叶青棠预期的顺利许多。
汤老先生最担忧的地方在于,展览时人来人往,有可能会对建筑造成破坏。
叶青棠给汤望芗出示了以往他们在这方面的预防对措,例如布展之前就会进行合理的动线规划,避免人流的拥堵;进场时不允许携带拆封的食物,由专人进行参展礼仪讲解;现场会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随时监控和提醒;购票时进行实名制登记,配合电子监控设备,造成损毁也可具体到人进行追责等等。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实施实名制购票之后,参展的观众大多都是展览的目标用户,他们的意识和素质都在基准线上,几乎没对展会现场和展馆造成过任何重大的破坏。
叶青棠和伍清舒的细致和专业最终打动汤望芗,他同意将一芥书屋的前院和主馆,开放一周供她们使用。
后续相关部门备案、消防检查等工作如需一芥书屋配合,就直接跟他的助理对接。
叶青棠和伍清舒维持着礼貌的笑容到会谈结束,直到走出大门,终于按捺不住,拥抱欢呼。
叶青棠在工作室群里发出好消息:周五团建,想吃什么可以开始提议了。
回到工作室,叶青棠抽空给应如寄发了条消息,措辞认真诚恳:刚刚和汤老先生面谈过,他已答应和我们合作。谢谢你应老师,回南城了有空联系我,我请你吃饭。
直到晚上,应如寄才回复:下午在忙没留意微信。祝贺你,成功就好。
叶青棠已经洗完澡躺在床上了,本想着撩一撩他。
结果他的口吻比她还要官方,且自带一种长辈的立场,让她有点无从撩起。
遂放弃。
-
周五,工作室团建吃火锅。
叶青棠团队都是年轻人,几乎都是因为兴趣而聚合到一起的,因此整体氛围十分活泼融洽。
除了布置任务和发工资的时候叶青棠和伍清舒比较像领导,其他时候更像是整个团队的后勤保障。
吃完饭,大家意犹未尽,想去泡吧。
叶青棠总算想起了那个被她免打扰的约饭群,点进去@韩浚,问他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