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欧洲(第5/7页)

在补充完补给后,郑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不久便抵达了白羊王朝(位于今伊拉克东部与伊朗西部)控制的波斯湾地区。

白羊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阿克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为标志故名,本来是土库曼游牧部落松散的联盟,东与黑羊王朝为邻,二者长期互相敌对。

后来卡拉·奥斯曼被各土库曼游牧部落拥立,作为联盟首领创建了白羊王朝,为帖木儿帝国附属国,并且接受征召,作为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的安卡拉战役,因其战功,帖木儿将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给封给了卡拉·奥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亚巴克尔城。

白羊王朝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此时虽然有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野心,但还是受到对方的极大影响,需要观望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情况,因此卡拉·奥斯曼听闻大明舰队的到来,非常配合地亲自带兵前来迎接,双方相谈甚欢,签订了贸易契约。

离开白羊王朝的领地后,从波斯湾出发,郑和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穆鲁克王朝占据的红海。

这个位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态度一样,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样对大明舰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相谈甚欢+1

贸易契约+1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还特意派遣使者,随同郑和舰队中返航的部分船只一起前往大明觐见朱棣,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马穆鲁克王朝精着呢,他们击败过蒙古人的远征,也明白在世界的东方那个刚击败了帖木儿汗国的大明帝国有多强大。

而帖木儿汗国对于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是有义务跟帖木儿汗国一起作战的,而马穆鲁克王朝只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庸国,不听调也不听宣的那种,最多进贡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马穆鲁克王朝很想“远交近攻”一手,与大明打好关系,利用大明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影响。

差不多就等于对着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给大明上贡,我是大明的藩属国,有事你找大明去呗。”

郑和并非没看出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意思,但他也没拒绝。

从红海出发,很快郑和舰队抵达了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迎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简陋的宫殿、市场和宗教场所。

郑和向他们介绍了大明,而他们也向郑和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

但离开东非继续南下以后,文明的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之处,郑和终于见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海角——好望角。

当然了,这里其实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识不那么精深,郑和见到的其实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针角”。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郑和舰队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这里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洋流和来自南极的冷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不断,狂风巨浪常年肆虐于此。

甚至,还有最恐怖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而在这里,“杀人浪”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

郑和舰队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舰队,可谓是纵横天下无敌手,唯一能称得上“敌人”一词的,就是大自然。

当舰队缓缓驶入这片海域时,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将整个海面吞噬。

随后,狂风呼啸着卷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舰队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两千料的宝船,从吨位上看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但在这种恐怖的自然伟力面前,依旧渺小的仿佛一片飘在海上的落叶。

大明舰队的船只虽然坚固,但在这样的风暴面前,也不得不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船上的水手们紧紧抓住手中的绳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他们从未遭遇过的恐怖海况。

郑和凝视着前方汹涌的海面,开始下令调整航向,尽可能地远离陆地附近的沿岸流。

目视可见的陆地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感,不会迷失航向,但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远离沿岸流才是最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