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登门(第2/4页)

他家要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要是现在就把田都拿走了,那全都得饿死,国朝侯爵家里饿死人,传出去也不好听不是?

李庄说的诚恳,还把账本都拿来了,姜星火这边了解到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所以一时之间,倒是挺难办。

但规矩毕竟是规矩,要是姜星火因为李庄一家的困难,给他“缓一缓”,那其他勋贵要不要有样学样?要不要都“缓一缓”?

要是都“缓一缓”,那这件事也别干了。

不过为了清田的整体进度,最后姜星火还是给李庄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去大明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姜星火给他特批,然后报备说明一下。

最后一个是武定侯府。

武定侯府的情况比较特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刚过世一年,而武定侯府跟朱家是沾着亲的,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宁妃,而当年洪武开国勋贵多治理地产,就郭英不置办这些,当初朱元璋问他,他回答说:“我一个平民,仰仗恩宠,幸有封爵,子孙衣食富余,怎么能置办这些使子孙产生奢侈之心呢?”朱元璋为此感慨良久,郭英也正是凭借着这份小心克制,度过了洪武朝后期的动荡岁月。

但武定侯一家,到现在都没有人袭爵。

很吊诡,不是吗?

实际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第一代武定侯郭英,到第二代武定侯郭玹之间,间隔了整整一个永乐朝!

是的,没看错,武定侯府,二十多年没有主人。

之所以如此,是有特殊原因的,郭英去世的时候,朱棣下旨追封郭英为营国公,谥威襄,看上去给足了身后的哀荣,但是对于最关键的武定侯的爵位是否可以袭爵,朱棣却始终不发一言。

一开始礼部还是王景在的时候,跟卓敬商量的是减少待遇袭爵,无论如何,你得让人把爵位给继承了,不然不像话。

之所以要减少待遇,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武定侯郭英这位老将在靖难时期给朱棣造成了多大的麻烦,朱棣对郭英和耿炳文、盛庸、平安、梅殷这些人,总体上都是怨恨的,而且除了靖难期间,郭英多次率军与朱棣血战外,还有一点,就是郭英的女婿辽王朱植,当年在朱棣奔袭大宁的时候,拒绝朱棣的招揽,直接站队建文帝朱允炆,这也让他在靖难后马上就遭到了秋后算账。

但不管怎么说,按照国朝规矩,总得有个儿子来袭爵吧?

可实际情况是,郭英的长子郭镇尚了老朱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授驸马都尉,放弃了爵位继承权,然后次子郭铭是跟着辽王的,任职辽王府典宝,靖难以后一起被清算了。

郭英共有十二个儿子和九个女儿,家族人口十分庞大,可就是因为儿子太多了,而且全是妾室生的,所以在老大和老二不能袭爵后,为了争这个爵位,是闹得不可开交。

郭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早逝的第七子郭锜,剩下十个儿子里,有八个对爵位虎视眈眈……

武定侯府为了挽救自身的颓势,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郭家两个小女儿,在靖难后都跟燕王这一脉联姻了,一个嫁给了朱高炽做庶妃,另一个则是嫁给了朱高煦做庶妃。

但正是因为如此,反倒让武定侯卷入了立储之争,整个家族也愈发撕裂了起来,有人支持大皇子,同样有人支持二皇子。

非止如此,因为家族实在是太大,在老朱死后,建文和永乐两朝这短短六年时间里,武定侯府的诸子,实在是没少置办田产来养活自己,而这些田产,现在大部分都成了姜星火的清查对象。

别的勋贵多少还顾忌一点自己的前途和家族的未来,所以在清田这件事情上非常配合,然而武定侯家里的这些小子,全都是破罐子破摔的主,压根就不在乎,一个个嚷嚷着“要查我先查我某某哥的”。

清田工作实在是没法推进下去,属于特殊钉子户,所以报到了姜星火这里,姜星火就来亲自看看,这帮人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武定侯府,跟姜星火前世北京城里武定侯街的那座府邸还不是一回事。

因为武定侯这一脉,虽然在永乐朝到正统朝比较坎坷,但到了明朝中叶,反而时来运转,嘉靖朝时的郭英的五世孙郭勋在正德朝袭爵,到了大礼议之争的时候,郭勋赌了一把,直接站队刚由藩王登基的嘉靖,而善于揣测嘉靖心意的郭勋,在争斗中处处代表武臣集团替嘉靖说话,从而大得宠幸,不仅被授予了京师军权,而是加封太师,晋升翊国公,武定侯街保留下来的宅邸就是郭勋的。

不过南京的武定侯府,从规模上看,甚至比还未出现在这个时空的北京武定侯府还要大得多。

因为郭英不置产业,朱元璋又很喜欢这位忠诚自守的姻亲,所以既然不赏赐田土,那就经常赏赐内廷出资给他宅邸装修,想让郭英住的好一点,郭英推辞也推辞不掉,因此武定侯府其规模之庞大,其奢侈程度之高,都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