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良知(第5/5页)

“戒慎恐惧”出自《中庸》里面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良知之本体,本自廓然大公,本自物来顺应,本自无我,本自无欲,本自无拣择,本自无昏昧放逸,若戒慎恐惧不懈其功,则常精常明,常规常矩,常虚常灵。”

也就是说,只有良知本体的“戒惧”才是真正的戒慎恐惧,而“常精常明,常规常矩,常虚常灵”才是“本体戒惧”的效果,也才是真正的“致良知”之后的内心表现。

而参与太学之会的众人,随着姜星火不急不缓地阐释,也很容易地就意识到了,姜星火这套“致良知”的学说,威力到底有多大。

如果不懂的话,拿武侠小说的比喻就是,林平之把《辟邪剑谱》活字印刷了十万份免费发放……

“致良知”这种方法论,论点清晰,论据可靠,简单易行,极容易推广。

有了这种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接受,而不是继续奉行脑袋上有个天理的传统道德观。

在场众人的目光,齐齐地看向了胡俨。

不知不觉,太学之会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天,冬日天黑的早,这时候日头已然西斜了。

杨士奇还想说什么,但这时候胡俨的身子却晃了晃,几乎要颓然倒地,但还是勉力用手撑着,看向众人。

胡俨挣扎着起身,摇晃着走回了座位,脸色惨白,双唇颤抖,声音沙哑:“我认输。”

全场寂然!

而这一次,胡俨似乎再难站稳脚跟,一屁股坐在位置上,捂住胸口,喘息急促,他的额头上渗透出细密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