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革新(第6/7页)

而作为吏部尚书,在这种对他而言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蹇义是绝对不会动摇的。

这个时候,哪怕蹇义知道皇帝冷眼旁观下所暗藏的态度,他也必须站出来阻止!

在蹇义看来,姜星火所谓的官吏互通,那根本就是不能也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官是官,吏是吏,让胥吏成为官员,天下的规矩岂不是乱了套了?

“朕知道你担心的事情。”

看着激烈争吵起来的两人,或者说两派观点,朱棣却神色依旧平静。

“想来国师既敢提出此议,自然早已考虑妥当,但如今时机还不成熟,说其他的吧。”

听闻朱棣话语,争吵的双方暂停了下来。

虽然姜星火说的非常轻描淡写,但朱棣心中对此事能否顺利执行下去仍然有些怀疑,毕竟姜星火刚才所说的事情实在太过骇人听闻,这简直就是把整个朝堂,甚至将整个天下,变成了另外一种模式!

但这也不排除是“拆屋开窗”就是了……

姜星火微微颔首:“先讨论其他的。”

“想要名副其实,其二便是裁汰各衙门冗员。”

“凡京师内外各衙门,官有额定员数,而多余添设者,若吏典、知印、承差、祗候、禁子人等,当严格核查是否是衙门真实需要,若非所需,则以冗员罢黜处置。”

“其三便是限制‘隐性官员’权力。”

“举人、监生、生员、冠带官、义官、知印、承差阴阳生、医生,但有朝廷职役者,如以权谋私,行止有亏,当俱发为民。”

“其四则是严惩盗卖国家物资。”

“京师各衙门仓库凡监临主守,将系官钱粮等物,私自借用,或转借与人者,当以监守自盗来论,或充军、或问斩,方可杜绝此歪风邪气。”

四条“务虚”,一则少非议,二则振纲纪,三则重诏令,四则核名实,算是整肃风气的运动口号。

核名实中又有四条务实办法,打通官吏通道、裁汰各衙门冗员、限制‘隐性官员’权力、严惩盗卖国家物资。

除了“打通官吏通道”阻力可能比较大,暂时不予考虑以外,后三条务实的整顿风气策略,虽然落脚点比较小,但胜在踏实能执行,以此整肃风气的同时开展针对行动,在朱棣看来,是完全可行的。

“国师说的有理,这样,先容朕看看京察的结果,若是确有其弊,接下来便召来商议,再照这般来整顿革新。”

朱棣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正式从姜星火和蹇义的手中接过了京察的结果。

姜星火所提的不管务虚还是务实的革新,都是能执行下去革新吏治风气的,他也知道朱棣还需斟酌,为此倒是没什么失望,又说了些其他事情,便离开了。

待蹇义和姚广孝也离开后,朱棣看着老和尚离开的背影,坐在龙椅上面沉吟着,眉头紧锁。

他身穿黑色的龙袍,显得有些威严而令人难以接近。

朱棣抽出了一个匣子,里面的密折,都是这段时间弹劾姜星火主持京察,有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行为的。

这时候纪纲奉命走了进来,向朱棣低声汇报了一些事情。

“哦。”

朱棣神色未曾有丝毫波动:“这件事情朕已经知晓了。”

“陛下。”纪纲躬身道,“臣认为此事颇为蹊跷,有必要彻查清楚。”

“查?怎么查?”

朱棣冷笑一声:“你是嫌活够了吗?”

“臣不敢!”

纪纲吓的魂飞魄散,立刻磕头在地。

“滚吧。”

“是!”

纪纲连忙退下,额头满是冷汗。

“这些风言风语是从三杨那里出来的吗?”

朱棣喃喃说着:“是因为……”

他的目光扫视着四周,似乎要看破一切。

然而他的四周,大殿里空荡荡的一片,别说人,哪怕一只蚂蚁都看不见,唯有一阵阵从殿外吹来的凉风拂过他的身躯。

奉天殿中朱元璋的画像还挂在那里,静静地凝视着他。

“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

后宫。

朱瞻基一早就被张氏带着进宫来找徐皇后问安。

此时虽已日上三竿,徐皇后还在睡梦中,冬日里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忽然害了场病,大约是风寒又大约是肺热……总之昨晚咳了半宿,直到拂晓时分最后实在困得不行,便在床上眯瞪了一会儿才算睡过去。

朱瞻基在外殿等得焦急万分,忍不住跑到外屋,拉了一名徐皇后的宫娥,低声哀求道:“姑姑,你替我去请一请,若是皇奶奶不见,我们也好回去……你若是不去,那我自己去了!”

宫娥一愣,连忙劝阻道:“小祖宗啊!您可千万别乱闯啊!”

这后宫哪里是能随意乱跑的地方,听说待会儿皇帝还要来,万一冲撞了皇帝,那罪责更是担当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