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救命(第4/7页)

只是他现在脸色很难看。

而在朱棣身旁,站着成国公府的家将,以及太医院使戴思恭。

“臣/儿臣参见陛下。”

三人齐齐道。

“嗯,不必多礼。”

对于朱高煦出现在这里,朱棣并没有起什么猜疑,因为皇子们的行踪,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的。

也不待别人问,朱棣自己干脆说了:“国师,成国公病重于安庆,如今已经无法下船了。”

闻言,姜星火的心也是跟着一揪。

果然是朱能命中注定该有这一劫吗?

“是什么病?”姜星火连忙问道。

姜星火虽然知道朱能是病死的,但他并不清楚朱能是因为什么病而死,他记忆里的史书上,似乎也没有明确记载,他之前猜测的水土不服,也只是笼统的一种最大可能性罢了。

“鹭鸶(音同露丝)咳,而且是晚期。”太医院使戴思恭如实答道。

朱棣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姜星火的神情,要是姜星火也跟戴思恭一样,那他可就真的绝望了。

“什么咳?”姜星火和朱高煦同时茫然地望向姚广孝。

姜星火虽然博学,虽然涉猎广泛,但他真没学过医啊!

而且若是来一句百日咳,姜星火倒是能明白过来,但百日咳是20世纪才定下的称呼,此时光说一个这种病的古代称呼,姜星火能听明白才有鬼了。

姚广孝不仅博通三教,而且对医术也有造诣不低的研究,慧空的医术就是他教的,自然明白鹭鸶咳是个什么病,于是给姜星火解释了一番。

“哦,这不就是百日咳嘛。”

闻言,姚广孝微微一怔,百日咳,形容的倒是贴切。

就跟七步蛇一样,七步蛇是走七步就毒发身亡,百日咳是咳一百天人就噶了。

朱棣热切地看向姜星火:“国师既然知道,能治吗?”

“能治啊,好治。”

太医院使戴思恭委婉地提醒道:“是晚期。”

“晚期也能治?”朱棣继续问道。

“当然了。”

太医院使戴思恭张了张嘴,但最终没说什么。

他能从老朱手底下活了好几十年没脑袋搬家,除了医术高超,还有一项优点,就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刚才他跟朱棣说治不了,不是因为他耿直,而是因为他是太医院使,明确的医疗结论必须由他来跟皇帝说,这是职责所在。

而眼下国师说他能治,戴思恭虽然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认为这位国师纯粹在吹牛逼,但老中医也不总是专治吹牛逼的,尤其是对方地位比自己高得多的时候,质疑的话语,就更不好说出口了。

“还有一年就致仕了,算了算了。”戴思恭老爷子如是劝慰自己。

但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就让戴思恭忍不了了。

“可太医们说鹭鸶咳晚期是绝症……国师你确定能治吗?用符水?”朱棣的想象力也仅限于此了,他只听说过北宋国师林灵素治病,都是用符水的。

“用什么符水?要相信科学。”

“科学还管治病吗?”这话是朱高煦问的。

“当然了,医学是科学,因为世界上全部存在的,研究客观存在事物的学科都是科学,而医学是研究生命体和疾病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医学也是科学。”

“求求国师救救我家国公!”

这时,成国公府的家将跪倒在了地上,铁骨铮铮的汉子,膝行到姜星火的身前,抱着他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求着。

“那国师到底打算怎么治成国公?”

“用大蒜素。”

“大蒜素?”

“嗯,大蒜里提取出来的抗生素,可以灭杀细菌,百日咳就是由细菌引起的。”

听到这里,太医院使戴思恭彻底忍不了了。

老头开口道:“陛下,鹭鸶咳晚期虽然无救,只能听天由命,但起因研究的早已清楚,乃是由肺而起,肺为清轻之体,最忌风寒之邪,一有所感,气管在上,先受其病,病则酿痰,痰则阻碍呼吸,肺体因呼吸之有阻也,亟欲祛邪以外出,故发为咳嗽以驱之。”

“鹭鸶咳初起之时,咳声常尖锐而痰色常清白,以寒邪初袭,犹未化热,痰涎始生,犹未化浊也;病之中期,咳声常重浊而痰色常稠黄,以邪势方盛,进而化热,痰涎积聚,熏蒸变稠也;病之后期,有内外因相杂,有一再伤风不已,致肺气大伤者,亦可转成不治之证,俗所谓伤风不醒便成痨,正指此也。”

换句话说,鹭鸶咳这东西对成年人一般不致命,但一旦鹭鸶咳+伤风感冒,那就要命了,而朱能则是水土不服+鹭鸶咳+伤风感冒,所以铁打似地将军,一下子身体就垮了,是身体内部免疫系统被击溃,跟身体表面是否强壮根本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