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意义(第3/6页)

所以当下“新心学”甫一问世,便马上赢得了学术界里依旧保持着心学道统的学派的承认,而且吸引了很多立场摇摆不定的士子,一时间竟然蔚然成风,在侧面给了理学一击。

而“三义之论”,同样把天下人的利益摆在了跟大义相同的地位,或许有人不承认这个理论,但却没人不承认这个理论已经完美地解释了“朝廷是否要图利”的问题。

就这样,永嘉、永康学派的继承者们,也开始自觉地向姜星火这位扛起了这个时代的实学大旗的人靠拢了过来。

隐约间,大明的学术界又一次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仿佛回到了南宋那个争道统的时代一样。

当然了,舆论上的争端虽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交锋,其实才刚刚开始。

对于庙堂来说,重头戏都在后头。

武臣们自不必提,永乐元年授勋定阶,是对他们过去功劳和地位的一个总定性,勋章这东西争议不大,参与了某场战役都有份,而定阶就很重要了,不管是燕军内部的燕山系还是蔚州系、大宁系、河北系,亦或是南军的各派系,都在拼命地往各个国公府跑山头拉关系,以期能争取到一个好位置,要不是姚广孝闭门谢客,荣国公府的门槛都要被踏烂了。

文臣们的焦点则在于太祖忌日,据说永乐元年的第二批文官调整就要下来了,而且消息灵通的都知道,太祖忌日相当于宣布给天下,永乐帝要除旧布新,以后洪武朝的事情就算是彻底过去了,永乐新政将正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将会有很多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重磅政策颁布出来。

虽然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不过暴风雨前,总是宁静的。

当外界被一纸《明报》搅动的风起云涌,所有人都在关注太祖忌日以后文官武臣关心的两件大事的时候,偏偏挑起这番波澜的姜星火,此时正宅在家里写小说。

没办法,作为特约撰稿人,还是要隔几天抽空更新的,不然老百姓在“天涯话本”栏目看什么?

姜星火透过支开的窗户瞅了一眼,远处刚从大本堂放学归来的小于谦,今日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

“知了~知了~”

姚广孝虽然还俗了,但数十年养成的习惯改不了,还坚持着每日坐在菩提树下打坐。

阳光正好,透过菩提树的阴翳落在姚广孝的白眉上。

闭门谢客,让姚广孝少了很多其他国公的烦恼,由于一视同仁地拒绝,所以大家也都不往这来跑了。

不像是朱能、丘福还有李景隆、徐辉祖等人,简直就是门庭若市,尤其是李景隆圆满地完成了出访日本的任务,又在暴昭谋反案中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朱棣的肯定,真正地重回核心权力层,而非以前有名无实的百官之首木桩子。

小于谦叹了口气,蹲在姚广孝的身前,认真地求教道:“大师,何处有慈悲?”

姚广孝抬起右手,指了指门外,闭目不发一言。

小于谦皱眉想了想,问道:

“大师的意思是,原来世间众生万物,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处处皆有慈悲吗?”

一手抱着一只不知道从哪捡来的小猫路过的姜萱,另一手提着菜篮子抬胳膊擦了擦脸颊流下来的汗水,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假象。

“老和尚的意思是让你别烦他。”

“……”

老和尚确实平生只谋划杀人放火,从不修慈悲因果。

小于谦摸摸鼻尖儿站了起来,跟在姜萱后面走到厨房帮忙。

“君子远庖厨,小君子,还是抱这狸奴吧。”

“这小猫哪来的?”

小于谦伸手接住姜萱递来的猫,好奇地逗弄了一会儿。

“隔壁徐家的猫刚生下来没多久,顺手带回来的。”姜萱随口答道。

“那你怎么把它放在厨房啊?”

“不然呢?放院子里爬老和尚光头上吗?”姜萱反问道。

小于谦顿时哑然。

姜萱看了眼哑口无言的小于谦,还有他怀里毛茸茸的小猫崽子,又瞥见旁边的菜篮子里装满了各种蔬菜、鸡蛋、肉等食材,瞬间充满了成就感。

读书人不过如此,不是一样见了猫心软,每日得好吃好喝才舒坦?

看着闷闷不乐的小于谦,姜萱一边洗菜,一边随口问道:“最近学业如何?听说你现在已经成了大本堂出名的……堂哥那个词叫什么来着?哦对,学霸,还考了第一名呢!”

“还行吧。”小于谦把猫塞回姜萱身边的案板右侧灶台上,低着脑袋默不吭声。

小猫好奇地看着灶台里没点火的水,先是闻了闻,又试图伸出爪子去碰,刚一碰到水,水波荡漾开来,便“呲溜”一下子窜回了于谦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