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陛见(第4/5页)

朱棣静静地听着,听了半晌,方才问道。

“那这个跨国垄断利润的追寻,大明光靠贸易就能实现吗?”

“当然不是。”

姜星火摇了摇头,世界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简单的说,得多管齐下,让礼部在朝鲜建立天使馆,大明在朝鲜的商人(以及伪装成商人间谍)或是其他人等,违反了朝鲜的律法,朝鲜无权处置,需要移交给大明的天使馆按照《大明律》来处置;然后让朝鲜取消对大明的海禁,日本等国依旧不能取消,大明需要享有最优惠的贸易权限;允许大明在济州岛的水师,在朝鲜沿海的釜山、仁川等指定港口进行瓜果蔬菜、油粮米面等物资的补给,可以不接受朝鲜水师的检查驶入港口……”

等姜星火说完,朱棣和朱高煦都沉默了。

“除了这些实际措施,还有吗?”

“当然还有。”

姜星火继续说道:“等以后大明拿到了日本的银矿,完成了货币变革,白银宝钞体系建立以后,包括朝鲜、安南等国家在内,都要加入到大明的货币体系里面来,而大明则享有规则垄断,也就是在各类国际组织里面,都有一票否决权。”

事实上,货币金融一体化使得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这才是杀招所在,也是为什么姜星火说,有了金权,大明才能成为千年帝国。

而自由贸易,会导致经济一体化,这里面特别是国际金融一体化加深了东亚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存,除了大明以外,各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和国际储备的管理营运,都将受到大明的影响。

等到姜星火说完,朱棣点了点头,当然明白姜星火这般苦口婆心的意思,他再清楚不过了。

表面上,他们谈的是朝鲜,是安南,是日本,是自由贸易。

但实际上,姜星火给他讲的这番东西,就是要告诉他,大明的变法,通过在江南的切实开展,已经有了真切的东西出现了,不再是无本之源了。

而这,也是在姜星火向他传递信心,寻求他的支持,希望朱棣能继续坚定地支持变法,不要被近期这股庙堂风暴影响到。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宋神宗左右摇摆,当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臣们都是见风使舵的,变法得到支持的时候,一切都好,可一旦遇到点挫折,皇帝一旦表现出犹豫、动摇的态度,那么原本支持变法的大臣便会重新站队,而被暂时压制的反对派也将重新抬头,大肆攻讦。

对于姜星火来说,此次庙堂风暴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朱棣没被唬住,并且让朱棣看到自己做事的成果,和未来能产生的改变,那么是有极大概率让朱棣不产生任何动摇的。

换句话说,就是到了产品初期汇报讲PPT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为自由贸易而窒息吧!

当然了,姜总裁是真的搞出东西就是了,黄浦新城那么一大片手工工场区呢,倒也不是完全在给朱棣画饼。

“听说,国师你想拒绝皇后的指婚?”

朱棣忽然问道。

姜星火愣了下,很快反应过来,应该是徐景昌之前说的事情。

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也不知道朱棣是不是在故意唬他,但肯定朱棣和徐皇后对这件事还是挺上心的,不然不能单独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可这时候说这件事,又是什么意思呢?

按道理来说,正说着军国大事呢,没必要忽然扯到儿女之事上去吧。

除非……

“姜某只是做了姜某该做的。”

姜星火平静说道,脸上表情毫无波澜。

“哦?”

朱棣眯了眯眼睛,道:“那国师觉得,自己做的对吗?”

姜星火道:“中山王(徐达)的女儿,门第是好处,也是阻碍,便是陛下不疑我与大明这般顶级权贵联姻,可这也是皇后的妹妹,成了外戚,总归是不好做事的。”

说话间,他抬起头来,看向对面的朱棣。

两人四目交汇。

片刻后,朱棣轻叹了声,语气复杂道:“这些事是皇后催朕,国师你自己看着办吧,只希望不会牵扯太广,影响到朝堂上的稳定局势……之前国师跟朕说的,把江南棉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分红给一些勋贵,这件事朕也是同样的意思,要变法,是该做些利益上的捆绑,不论是靖难勋贵还是洪武开国勋贵,跟文官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便是跟下西洋一般,有了勋贵,便有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那你与魏国公府联姻,难道换个角度想,不也是如此吗?”

姜星火沉默着没说话。

朱棣继续说道:“朕刚才已经传旨下去,封赏你的婶娘,给了诰命和牌坊,并命工部修了新的宅邸,跟老和尚挤着住也不是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