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道衍的提议(第2/3页)
道衍神情悠然,淡定自若地放下了手中的敕谕。
“非是如此,臣与陛下相交多年,陛下还不明白吗?臣怎么会因为立场而掺和陛下的家事呢?臣只是为陛下定策罢了。”
“陛下应该早就猜测出,靖难勋贵此次的目的吧?鼓噪是假,表达他们对江南文臣的反对和蔑视,才是真的。”
道衍的话,朱棣知道,句句属实。
事实上,立储这种事,朱棣能跟人商量的,也只有事事皆可谈的道衍罢了。
帝王的孤寂,莫过于此。
而朱棣的幸运则在于,他还有道衍这个朋友。
当然了,朱棣的不幸则在于……道衍其实还藏了其他想法。
朱棣脸色微变,他死死地看住道衍,半晌之后才嗤笑一声。
“朕早就料到如此,可这些跟着朕出生入死的老伙计,包括你在内,如果不是谋逆之事,朕怎么可能会真的会对你们做什么?”
“说说吧,道衍大师。”朱棣以手扶额,“对于此次争端,你有什么计策。”
“臣的计策也很简单。”
道衍没有自称“老衲”,显然是以很正式的身份来与朱棣做君臣奏对。
“无非就是那几条。”
“第一条,便如姜圣所说,如果陛下打算立大皇子为储君,直接把二皇子派到海外去分藩建国就好了……吕宋也好,天竺也罢,离华夏远远的,既逍遥自在,又不会再有性命之虞。”
朱棣摇了摇头,他现在心意未定,立储这件事依旧处于纠结阶段,怎么可能直接把老二扔海外去?
若是老二被扔到了海外,老三去不去?
先别说徐皇后心疼儿子会不会同意,就是朱棣自己,都舍不得。
从事实上来讲,朱棣是真的很喜欢酷肖自己的朱高煦。
见朱棣摇头,道衍也不气馁,继续说道。
“第二条,如果陛下打算立二皇子为储君,那么须得把大皇子废为庶民圈禁起来,方才安全。”
朱棣恼怒地瞪了道衍一眼。
老和尚净提这些不靠谱的,显然是在凑上中下三策的数量。
“第三条,其实那日在密室中,臣观陛下若有所思,想来陛下也想到的,如今也是在犹豫之中吧……那便是把大皇子和二皇子分开,一个派去南京,一个派去北京。”
朱棣忽然想起了道衍一开始说的话。
“如果朕选择第三条计策。”朱棣看着道衍问道:“大师的意思是,把平安、盛庸,都派到老二身边掌管军权?”
道衍笑道:“那要看陛下究竟放不放心了,或者说,陛下打算做几方制衡。”
“什么意思?”朱棣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陛下若是仅仅不想要二皇子掌握军权,以防出现变故,那把平安和盛庸派到二皇子身边,掌管住军权,也就够了……毕竟平安和盛庸应该心里也有数,陛下不杀他们都是法外开恩,若是重新重用他们,那么他们必然会对陛下感激涕零,忠心不二。”
朱棣微微颔首,道理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以前他觉得平安和盛庸把他恶心了太久,如今麾下又不缺骁将,没必要留这俩人给自己添堵。
但若是这俩人还有用,而且有大用,朱棣也不介意留着他们再用用。
“所以说,只要陛下重新启用平安和盛庸,那么平安和盛庸决不会被大皇子或者二皇子所拉拢,只会对陛下唯命是从。换言之,他们不会从属于靖难勋贵或者文官集团,陛下您也知道,文官集团对于靖难的事情,他们认为的第一个要负责的人是曹国公李景隆,第二个要负责的人就是盛庸,第三个是平安……平安和盛庸他们俩不可能再被文官集团所接纳了。”
“这便是用平安和盛庸,去制衡二皇子的意思。”
“而若是还不放心平安和盛庸,还可以让顾成老将军和张辅一同去,如此一来,又有了用倾向于大皇子的顾成和张辅,来与二皇子、平安和盛庸,三方来做制衡的意思。”
道衍补充道:“当然了,顾成和张辅,仅仅是倾向于大皇子而已,事实上,他们听的还是陛下的话。”
听完了道衍的话,朱棣眉峰紧蹙。
道衍的提议真的很诱人,如果不考虑朱棣本人与平安、盛庸之间的恩怨的话,朱棣几乎马上就心动了,因为这对朱棣来说实在太具诱惑力了。
朱棣咽了口唾沫,继续问道。
“那大师觉得,是应该把老大派到北京,老二留守南京,还是相反?”
“还有,不管怎么安排,大师觉得朕应该在哪?”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圆滑地说道。
“只要平安、盛庸、顾成、张辅,这四个将军能够跟二皇子在一起,二皇子断无走偏激之路的可能……至于陛下在哪,臣觉得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应该谁与大皇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