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十字绣

  时隔一个多月,肖开元终于回家了。尽管肖开元在闵行也有房子,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在郊区的家才是家。因为,那里,有爸爸,有妈妈,有哥哥。

  从肖开元在闵行的家到自己郊区的家需要一个多小时,十二年前,也是从这条路上,他到了上海中学,何等的意气风发?

  九年前,他又从这条路上,上了理想的高校,那时的肖开元一定想:终于到了市区的花花世界,这辈子,再也不用再在郊区过了。

  到了今天,肖开元想回家了,真想回家了,他真的厌倦了在市区的生活。他喜欢那个虽然破旧但很温暖的家,他怀念那个世外桃园似的家。外面的世界,太纷扰。

  当肖开元走到自己家那个有些破旧的二层楼门口看到哥哥养的那只黑色大土狗在兴奋的朝他拼命的摇尾巴时,眼泪差点儿没掉下来。

  他摸了摸狗的头,推开了家门。

  爸爸又在和妈妈吵架,他俩每天都在吵架。虽然每天都在吵,但是感情一直很好。以前肖开元觉得父母的吵架太过聒噪,今天,他感觉出来的是温暖。

  肖开元只听两句就听明白了,今天他父母吵架的主题是:“明知道今天开元要回来,为什么早上没有把冰箱里的鱼早点儿拿出来化一下。”尽管他俩争吵主题的主角已经回家了,但是他俩却还在喋喋不休。

  肖开元的爸爸是个倔老头,从来不认输。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去东北养过蜂,也去广州搞过服装,钱没赚很多,但是路却走了很多。生意没做多大,但是志气一向不小。现在老了,只能在自己家门口开个杂货店,虽然依然雄心不减,但是实在是也折腾不动了。他只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肖开元的身上。他觉得,自己没机会上大学,现在儿子上了。自己年轻时没做生意的好机遇,但现在肖开元有了。

  每当肖开元看到自己头发花白的爸爸依然像个永不低头的年轻人一样跟来自己小店里买货的镇上的人争执时。肖开元总会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动。肖开元从来不帮他爸爸吵架,因为他爸爸拒绝他帮忙,他爸爸认为自己就能把事情搞定,不用儿子。

  二狗曾经听过肖开元说过他爸爸的一件事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爸爸在东北养蜂,养蜂的日子是枯燥的,在野外养,人只能住在帐篷里。所以,有一次他爸爸耐不住寂寞,就去了临近的一个村子里溜达,在那里,他和一个年轻人下了五盘象棋,结果五盘皆墨,一败涂地。那个年轻人说:“都说你们上海人有文化,但看来你也不行啊,我看你这一辈子也下不过我。”在八十年代,象棋下的好貌似是有文化的象征。第二年,肖开元的爸爸养蜂又路过了那个村子,他是刻意要路过的那个村子,在那里,他又找到了那个去年和他下棋的年轻人,下了六盘,肖开元的爸爸把那个年轻人杀得片甲不留,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因为,肖开元的爸爸在过去的一年养蜂的时间里,除了养蜂什么都没干,翻烂了几乎所有当年书店里在卖的棋谱。

  爸爸总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如果肖开元的已经步履龙钟的爸爸不是永远的那么不服输,或许肖开元早已真的在重压下倒下了。

  肖开元的妈妈是典型的江南家庭妇女,大事儿都听老公的,遇上小事儿,该吵几句还是要吵。但是到最后,依然是肖开元的爸爸说的算。

  肖开元表现出来的性格像妈妈,但是内心,应该更接近爸爸。

  肖开元的妈妈腿脚比他爸爸灵活多了,但是头发白的比他爸爸更多,起码有60%的头发都是白的,脸上,也已经满是皱纹。

  “开元,最近工作怎么样?”肖开元的爸爸喜欢和儿子聊工作。

  “还可以,有点忙。”

  “现在这几年对你来说很关键,努努力也就上去了。”

  “恩,问题不大,上司说要给我升职呢,升研究总监。”

  “努力吧,现在赚钱倒是其次,关键是多学点东西,多认识些人。”

  “恩。”

  “如果你愿意去国外留学,多学点东西,家里也绝对支持。”

  肖开元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绝对是有见识。

  “恩,我哥呢?”

  “你哥哥在楼上睡午觉呢。”

  “我去看看去。”

  肖开元和他哥哥似乎所有的地方都是截然相反的:哥哥是白痴,但肖开元却长了个十分与众不同的大脑。哥哥永远走路都是仰着脖子,肖开元走路永远都是低着头。哥哥说话嗓门从来不小于60分贝,可肖开元卯足了劲儿喊最多也就是50分贝。哥哥只要出门就得跟小孩儿打起来,可肖开元从小到大就没和人动过手。哥哥是个塌鼻梁,可肖开元的鼻子却颇有几分欧洲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