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4/5页)

那段时间,简直邪了门,让人一点也不省心!没过几天,卫星加注间的电动大门又发生了故障,它停在门栏中央死活不能启动。如果不及时修复,将威胁卫星加注间的安全,也影响火箭如期发射。这道门有九米高,人要上去风险性是不可预测的。有好几个人请战,司炳华也在内。马邑龙思来想去跟于发昌商量,决定让司炳华上。于发昌只好点头同意。马邑龙把司炳华找来,征询他个人意见时,司炳华又说,没问题!

“哦?”他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去看一看。

那上面,非常狭小,只能待一个人,就是作业时间长了,想换人都挺麻烦。司炳华上去后,连续在上面窝了三个多小时才将故障排除。就在他检修完电动机爬行返回时,不幸将门罩框架底板踏落,人猛然失控,重重地摔在水泥地面上。马邑龙每凡到此,思绪就会戛然而止,眼眶会一点点地洇湿,心会剧烈地痛起来。他想,他永远都无法忘记这惨不忍睹的场面。

发射站站长报告说,吊车电路系统出了点问题,怎么查都是好的,故障也不知藏在哪里。

他不想离开这个基地,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想自己无论如何应该留下来,只有留在这里,那位好兄弟的灵魂才不会孤单。当然,他留到今天还有别的因素……

刚坐下来,他又问吊车试得怎么样?因为专列一到,吊车就得上去,把火箭转载到测试厂房,所以,试吊车、检查电路,不可忽视,这也是防止关键时刻掉链子。

从那之后,马邑龙连听见风声,心都会跟着一颤,因为,他总是联想到箫声。这个地区,除了雨季,还有风季,风季也叫旱季,雨则少得可怜。只要天上出现一丝云,就会被风刮跑。那时候的风,非常厉害,也非常特别,尤其在夜间,只要从窗前掠过,它总带着一种自然的音阶,像是箫声似的轻缓、悠然、恬淡、纯净,仿佛有意要来拨动你深埋在心底的那一根弦。他们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经常听司炳华吹箫。那时候不知是年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对箫声很难产生共鸣。真正有了共鸣,又觉为时晚矣。最后一次产生学箫的念头还是凌立带着龙龙来基地探亲时提出要去司炳华家看看。去了后,又非得要求司炳华吹箫给她听,说是好些年没听见他的箫声了。那天,司炳华吹了《梅花三弄》,又吹了《秋江夜泊》。也是那一天,马邑龙心动了,他没想到幽幽的清音,会这么沁人肺腑。他一定让司炳华教他。司炳华答应了,并把自己最喜爱的一管箫送给了他。可惜的是他没学会,只会弄出一点响动,司炳华就出了事。

换上工作服、拖鞋,往机房里走,边走边问各方面的准备情况。专列到达之前,火箭测试厂房的卫生、供电、供气、空调、降温和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准备就绪。供电系统怎么样,电压稳吗?这次泥石流,高压线被毁坏,是突击抢修出来的,他有些担心。

送司炳华走的那天,他本想把箫留下来作个纪念,看见它时也有个念想。但转念一想,还是觉得物归原主的好。他又将箫烧还司炳华。那箫是竹子做的,点上火时,便爆出噼里啪啦脆裂之声,如同点燃一串鞭炮,居然带着一种喜气。可他怎么能喜得出来?倒是更悲伤了。他久久地举着那把箫,像举着一把火炬,仿佛要给那位去了另一世界的兄弟照明。于是,他在心里一遍一遍呼喊“司炳华”三个字,视线却越来越模糊……

再撑撑吧。他上车后,心里这么想着,呼噜声就响了起来。瞌睡这东西最会钻空子。从工地到技术阵地只需六七分钟,但小刘故意开得死慢,用掉整整一刻钟,最后是慢慢地停下的,都没什么感觉,可他一下惊醒,“哦”了一声,正准备要抱怨小刘为什么不叫醒他时,一看手腕上的表,没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拎上杯子匆匆下车去。不过,这一小觉很管用,精神好多了。一进门,他把手里的杯子交给一位参谋,让他泡杯热茶来,还特别叮嘱要浓的。他杯子里的茶,总是浓得像中药,苦得无法入口。过去,凌立就说他,喝什么茶,药都比它好喝。但他要的就这效果,提神!

这会儿又什么都看不清了。他眨巴了一下眼睛,问自己是怎么搞的,竟然这般脆弱起来,不就是周建明回答了一句“没问题”吗?你想这么多干吗?!

他累了,非常地累。这些天,他没睡过安稳觉。可谁不是这样?铁路、公路、高压线哪一样不用抢修?哪一样不需人来干?真是苦了大伙了,没有哪个不掉肉的,别说干活了,在雨水泥浆里泡久了,连铁都会生锈。有人累得吃不下饭,有的得了肠胃炎,发起了高烧,听说医院床位都住满了。还好,他倒是顶下来了,看来还是比别人有本钱。他用拳头擂了擂胸口,表示对自己身体上的每个部件十分满意。但这会儿,还是累,想眯一会儿,解解乏,可哪有时间?必须赶往技术阵地,一小时后,火箭专列就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