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2/5页)

……

符世春、马小义一到,三人立刻出发,带着皇家警察得力干将和张斐嘱咐,前往大名府。

不管是从动员,还是从资金的流动来看,宋朝的重心是在哪里?

北方。

契丹人。

而不是西夏。

但诡异的是,现在西夏已经打得是热火朝天,而且还不断传来捷报。

在梁太后软禁李秉常的第一个月内,那兰州守将禹藏花麻是立刻归降大宋,并且将他镇守的兰州也都献于王韶。

这兰州就是西夏东南角的一个突出部,南临河州,东临熙州,是被渗透最为严重的一个州,也是走私商人的大本营所在,兰州的归降是非常轻松的。

而与此同时,北线的银州、龙州、盐州、等一些与大宋交接城镇,也都相继归降宋朝。

这些州说是归降,但其实是宋军主力与西夏商人、寨主,里应外合给打下来的,只是说没有废多大的劲,这也是因为之前大量的渗透,导致许多人都与宋朝绑定。

当这些捷报传到东京汴梁,君臣们又开始新一轮的纠结,这真是天胡开局,是不是要抓住这个机会。

要知道目前进入西夏境内的宋军主力,只有不到八万,这可是整条战线。

是不是要加注,一举消灭西夏。

然而,王韶的来信,又令宋朝君臣压制住内心的躁动。

王韶在信中认为,拿下这些州县,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他们到底没有歼灭西夏的主力,而这些地盘早就是囊中之物。

如今整个西夏国内还有四五十万大军,同时再往里面走,这后勤压力就会成倍增加,就必须动用西北大量的民力,来运送粮草,必然也会破坏防御辽国南下的体系,如今应该以防守为主。

西夏不比宋朝,到处都是繁荣的州县,在往前走,是有大量的戈壁、沙漠,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赵顼回信王韶,让他自己定夺。

与此同时,北境暂时未有动静,不过海上倒是传来一封密函。

皇宫。

“你说我们在辽国的计划,可能已经被人识破了?”

赵顼惊愕地看着张斐。

张斐点点头道:“根据登州传来的消息,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因为他们国内有人,利用海上走私,正在大量进购我们的报刊,并且还希望我们印刷契丹文字的版本。”

赵顼道:“这可能是北朝百姓爱看。”

张斐道:“也的确有这个可能性,但如果是百姓爱看,理应各路辽商都选择大量购入,但实际上许多走私商并没有大量购入,只有一家有这方面的要求。

而且根据辽国内部的情报来看,去年辽主刚刚废除太子,而这一切极有可能是他们的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所为。”

赵顼皱眉道:“所以你怀疑,是耶律乙辛在搞鬼?”

张斐点点头道:“有这个可能性,目前尚不确定,耶律乙辛到底是看穿我们的计划,想搭这顺风船,还是他看到这些报刊时,也想到利用这些报刊,去煽动民怨。”

赵顼道:“如果是的话,那咱们该如何利用这一点?”

张斐道:“耶律乙辛乃是辽国第一权臣,在辽国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我们可以将这一切包装成一份完善的证据,在关键时刻,偷偷上呈给辽主。”

赵顼问道:“什么关键时刻?”

张斐道:“就是辽国准备南下之时,如果在这个关键是时刻,辽主收到这份证据,他一定是先对内,必然迫使他停止南下的计划。而这就将给了我们喘息之机。”

赵顼皱眉道:“但这会不会破坏我们在北朝的计划?”

“不会。”

张斐笑道:“反而会加剧。”

“为何?”

“如果辽主得知此事,必然是大规模清除这些报刊故事,而如今这些报刊已经是大量渗入,很多人都看过,辽国内部也必然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而这将会使得辽国百姓更加向往报刊上的故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赵顼感慨道。

同是皇帝,这时候难免会出现共情。

张斐点点头道:“正是此理。”

赵顼道:“你认为辽主该如何做,才能够破解此局。”

张斐笑道:“估计是破不了。”

“为何?”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本质其实不在于言论,本质是天下熙然,皆为利往。关键是在于百姓的生活,正是因为辽国百姓深受压迫,才会对报纸上那些故事感兴趣。”

张斐又解释道:“就比如说,辽国用同样的招数来对付我们,陛下根本不需要去理会,随便他们怎么编,我大宋百姓,只会觉得可笑,而原因就在于我大宋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即便有奸人想要作祟,也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