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京城风云(三)
“……高丽元气大伤,倒也还算安稳,只是倭国不想继续支持汉学院,对轮换人员百般推诿,野心昭然若揭啊。”
中秋假的最后一天,孔姿清一家四口登门拜访,难免谈起内外局势。
孔姿清在国子监任职三年,多有经营,如今虽调往礼部,这方面的消息仍相当灵通。
“这也难免。”秦放鹤笑道。
如今的高丽小皇帝是个傀儡,又连番以港口、城池为代价向大禄求援,贸易、开矿屡见不鲜,眼见着都快成大禄后花园了,倭国见了,岂不心惊?
可大禄却不是什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部下,当初你倭国既然开门放我进来,助你平定国内叛乱,如今用完了就想丢?
“如今高丽内部是那样,倒不好贸然对倭国用强,”孔姿清端起菊花茶啜了口,茶汤在口中停留许久才咽下,“陛下的意思是且先叫倭国境内那一批教师和舰队卫士委屈委屈,莫要急着回来。”
倭国请神容易送神难,而大禄这边,一旦离开,再想名正言顺地过去,也难。
官方人员不动,再添一些以民间贸易的方式渡过去,也就不怕什么了。
“也好。”秦放鹤点点头,看好友喝茶的动作顿了下,不觉发笑,“左右倭国内部也不算太平,此刻也不敢对他们怎样,最多言语和待遇上恶心一把。”
一旦真的动手,就是两国战争,正式决裂,谁也不敢起这个头。
孔姿清自小锦衣玉食,又酷爱茶道,对茶水的要求远超常人,而秦放鹤家的菊花茶……就真的只是菊花晒干后以沸水煮开,滋味实在算不得好。
但非常清热败火。
“所幸并非全无收获,”孔姿清倒不介意好友取笑,自己也跟着笑起来,“高丽自不必说,矿场都开了几个,倭国这边也是日夜赶工,掏了不少金银矿……”
高丽顺从,大禄军队可光明正大长驱直入,所以各处矿藏的勘探、开采就很精细,舍不得浪费一点。
但倭国反复无常,隔得又远,时间紧迫,也只好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
这几年间,大禄国内的金属矿产勘探大幅缩水,许多地方干脆停摆,就是因为都集中力量去海外抢去了。
挖自家的,哪儿有抢别人的香?
一船船闪亮的贵金属拉回来,有资格反对的朝中大佬见了,哪个不是血脉偾张?只恨船不够多,挖得不够快。
大人们说,小孩子也没闲着,除了两岁多的阿姚实在听不懂,全程扭来扭去外,其余三个孩子都坐得端端正正,连不满五岁的孔家次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前年、去年北辽因大禄援助高丽,无法南下打草谷,今年非动不可,朝廷已经开始陆续调兵马北上驻扎防御。”孔姿清说。
八月中秋已过,北部游牧民族漫长的寒冬即将到来,过去几年中,北辽和女真争斗频繁,根本不能安心生产。而被车马狠狠践踏过的草皮受损严重,恢复期非常长,导致短时间内草、粮产量一降再降,根本养活不了现在的人口。
若想苟活,只能南下打草谷!
阿嫖忍不住问:“那为何不先除掉北辽?永绝后患?”
孔姿清和秦放鹤对视一眼,都有些欣喜欣慰,能问出问题来,就证明真的听进去,并且认真思考了。
“你来说。”孔姿清对孔植道。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对长子而言已不算什么。
“是,”孔植想了一会儿,一板一眼道,“兵者,厚积而薄发,眼下我朝忙于海外,这个,这个海外建业,无暇他顾,若贸然兴兵,必然左支右绌,高丽奸诈,未必不会趁机作乱……且北方又有女真兴起,与北辽更近,摩擦更多,不如先叫此二贼互斗……”
对相对纯真的孩童而言,飘洋过海去别国抢东西这件事,多少有点冒昧。
但没关系,习惯就好。
孔植不过八岁,却足足比阿嫖多学了近五百日,几近目前人生的四分之一,有此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但等他们年岁渐长,思维和心智健全,这点差距将会无限缩短,直至于无。
辽和女真若一时奈何不得高丽和大禄,想活命就只能互斗,抢林子抢山,抢草皮。
阿嫖想了想,又问:“那若北辽灭亡,我朝可占其领土么?”
有野心,甚好。
秦放鹤欣慰极了,“可能,但北方并不会就此安静。”
没了辽,还会有金,会有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政权,大禄朝永远也不可能吞并世界上所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