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2页)

“咱们大不了多找寻,多看看。”大娘这时也说道:“如今你二兄也回来了,有你二兄和你姐夫一起寻摸,总能给你找到合适的。”

“我知晓的。”三娘点头。

感受到压力是一回事,但显然,三娘也不是那种愿意将就的人。

待到这事说完,天色瞧着开始变暗起来,此时厨娘也按照吩咐,把做好的餔食逐一摆放到桌上来。

韩彻接到朝廷公文时,正好是孜然大面积成熟的季节,这次回来便携带了不少他在职田种植的孜然。

今日这餐桌上,便做了有孜然羊肉,孜然鸡丁,孜然猪排等好几道放了孜然的菜。

说起来,韩彻虽然早就给家里寄回来了不少孜然,但因着孜然昂贵的身价,京城还不比柏州,能生产孜然。孜然经过商队一运输,本就昂贵的作价便还要昂贵数倍。

家里一直就没舍得拿出来做吃食用,除了祭祀时,祭品里面放上些许,延长祭品的摆放时间,其余都是用作人际往来。

朝廷现如今也把孜然列为柏州每年都要呈贡给皇室的贡品之一,老皇帝时常还拿来嘉赏大臣。

韩家用孜然为礼品往来,既能拿得出手,也不会遭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那会京中这些世家大族都知晓,韩彻任职柏州刺史,这孜然还是他先在当地带头栽种,再做的推广种植。

孜然做出来的菜特别香,但吃多也容易上火,家里便没敢给齐愈和齐悦吃太多,只让他们尝下味道。

不过大人在这方面便没那么多忌讳,一家子吃得甚为满足。

韩彻还感叹道:“待过几年,胡椒便也能如孜然这般作为调味料去吃食了。”

“也不知晓这胡椒是何滋味。”齐五郎便道。

韩彻想了下:“辛辣味更重些。”

孜然跟胡椒虽然同属调味料,但气味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孜然的侧重点是在香,所以用做炒菜或者是烧烤,油炸上最能发挥其气味。

胡椒的侧重点则是在辛辣,功能性上比起孜然更广。

对棉花推广种植一事,老皇帝是非常上心的。韩彻才将棉花推广的计划文书刚呈上去,第二天他便在朝堂上提起这事。

早在柏州栽种棉花的盛名传播出去后,有人眼馋这其中的高效益,于是便纷纷在其他地方试着栽种,结果引种效果非常不理想。

因此朝堂上,有大臣便不是很看好棉花的推广一事,当时还曾言道:“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2)

就是说有些作物它就只适合在故土生长,离了这块土地,就会因为“风土不宜”,发生异变,或是产量低下,或是根本栽种不活。

但老皇帝显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棉花原就是藩国外来的新作物,柏州属实还算不得它的故土。

于是这才有了去年时,朝廷让韩彻对棉花的栽种做了详细的陈述。

事实也确实证明,之前棉花在各地引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种植技术上,并不是纯粹的风土问题。

然而棉花想要顺利推广,除了栽种问题,百姓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尤其是朝廷做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让棉花取代葛麻等织物,成为新的税收征收对象。

韩彻便提议在择选好的种植区域,可先实施鼓励百姓自主参与种植,而非朝廷直接下发种植任务。

“凡择选区域的民田,每户分发五亩棉种,随官府教导栽种。此五亩棉地,也暂且定为官府与民租佃,并雇佣其栽种。”

“待棉花成熟收获后,再让百姓自主选择是要官府租佃的银钱,亦或是自己缴纳棉地的税收。”

这就相当于把风险全都转嫁到朝廷,百姓栽种棉花若是失败,至少能拿到田租和栽种时的劳作报酬。若是栽种成功,百姓觉得棉花获利更多,又能选择按照官府要求,缴纳对应的税收便可。

所以等到韩彻一说完,马上便有大臣站出来言道,韩彻此举若是失败,便是朝廷来承担这其中的损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韩彻便道:“政在养民,而后民富国强。”

如今确实有很多的人都知晓棉花高效益,但更多的百姓别说未曾种植过棉花,以时下这种极为不便利的交通,闭塞的信息传播,他们甚至都不知晓棉花是什么东西。

若朝廷不能打消百姓因无知而产生的顾虑和担忧,那么明明本来是一项好的政策,最后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韩彻道:“臣虽不才,但愿接下此事。”

最难的棉花种植技术,已经彻底解决。初期还是择选出最合适的区域去种植推广,基本上是很难出现失败的可能。

注1:出自王桢《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木棉序》

注2:出自《周礼·考工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