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3页)

这次看完安南呈交上来的文书,唐刺史便把它们连同府城其他的文书一起,快速发往京城。

文书传递一般都有专门的驿道,速度比正常行走还会快捷不少。

不过半月左右的时间,便被送到至京城。

韩彻在文书中有写到安南下县升为中下县,请求朝廷增设主簿一名以及创办县学,请求增设教谕和训导其实都是小事。

却没曾想,就这点小事竟引得朝廷起了不小的争执。

说到底,还是因着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对太子一党的不满日渐明显。其他的皇子冒头,这些势力搅和到一起,借着这次的事又一次政治斗争罢了。

尤其是太子党这两年被打压得厉害,更是急切又忧心,便越发迫切的想要把旧人韩彻提拔回京城。

这几年别的不说,在搞民生经济上,韩彻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最要紧的是,对他们而言,韩彻是坚定的太子党。

“安南土着之害,历朝历代,皆不得其法。然不过数年,韩彻便可将其收复,使安南人口不过四千余人,增至一万余人……”朝堂上,太子党的人这般慷慨激昂的列数韩彻在安南的一干政绩。

“以生蚝造石桥,解决过往桥基易冲垮之患。兴修官道,创办县学……”

“安南县内近几年,亦无盗寇贼匪之害……如这般大才,岂能继续在安南埋没?”

地方主官的主要职责,莫过于税收,教化,治安,以及基础建设。而这四项中不论哪一项,韩彻这几年在安南都进行的非常不错。

然太子党想要把人调回京城,其它党派自然不会甘心。有一大臣更言道韩彻虽政绩确实不错,但韩彻也年轻,年轻更需要多磨砺心志。如他被流放发配到安南后,所言所行,虽皆有很大改进,但仍可再进步。

这话就是在意指当初“蛊惑太子,动摇国本”一事。

老皇帝此时便坐在龙椅上,又一次静静的看着下面的人奋力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