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开启上帝之盒

实验开始的那一刻,大家全都屏住呼吸。

然而奇迹没有发生,接收装置没有抓住特定的光子,也不知道是加密时候出了问题,还是接受的时候出了问题。

“也可能是量子通道出了问题。”陆阳补了一句,郭灿揉揉太阳穴,脑瓜子嗡嗡的响,这不就等于所有的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嘛?

还说要搞什么彻底的隐形传态,现在就提升量子分发密钥的效率都做不到,玩呢?

经过三天的实验,重复了几万次的实验,也就捕捉到了十次八次特定光子,这种效率让团队都麻了。

这些学霸充分理解了学渣的痛苦,明明都给了技术说明,怎么还是解不出来呢?废话!

黎曼猜想还有具体的证明步骤呢,能看懂的人有几个?

基础知识达不到就得一步步验证。

陈潇是给了技术,问题是一旦涉及到技术上的提升,那就是一个整体知识框架的拓展,现代科学考70分努力就行,90分以上的话,每一分都非常艰难,有时候双倍的努力只能提高0.001分。

而这种跨越,哪怕有系统给的资料,也依然要努力去尝试,这是一个掌握技术的过程,只有这么做,才能让所有的配套跟着赶上来。

“诸位,大家停一停,我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靠谱,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赶紧说吧,还能比现在更糟糕的?我们连门槛都没跨过去。”

“既然光子发射之后就抓不住,我们可以选择先把光子关起来,刻录了信息加密之后再释放光子啊。

光子没有属性,压根就没办法控制速度,除非是黑洞一般的重力场互相牵扯或许就有可能控制速度,可是我们搞不出来黑洞。”

“丢!干脆直接接入光纤不更好?我们还研究个屁!况且,有黑洞的话不就干涉到量子纠缠了吗?你这博士文凭买的吗?”

“你怎么能骂人呢!要是多重黑洞影响,说不定就能减速再恢复,影响就会平衡回来!不对!我又没说黑洞的事情。”

“浪费时间就想出这个办法?还不是靠光纤?要不要制造部门制造一条只能容纳一个光子通过的光纤给你?”

“都别吵了!”

科学研究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总是文质彬彬,谦让有理,急眼了真的直接上手,大家吵来吵去根本想不出一个头,这里的基础理论要是搞不出来,手机的芯片也就没法设计和量产,量子团队的压力非常大。

之前大家想的办法是通过激光点对点的进行直接发射,只要激光足够集中,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足够小。

但其实不是,如果发射的过程中正好有遮挡物出现,那还接收个锤子。

倒也不是说这个思路完全没用,最起码一些特定的机密单位紧急联络时候可以用,但这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这方法瞬时耗电大,设备复杂,还不如用无线电发特定的密码来得实在。

民用这边的话,还是得想想更好的办法才行。

“直接撇开经典信息,专攻量子纠缠!我们要跳着走了,按照原来路子怎么都是死路!毕竟现在已经实现了十光子纠缠。我们倒不如直接从这里开始!”郭灿几天不睡之后总算是拍板了。

做出这个决断的理由是资料给出的技术需要配套的技术跟现有的生产内容差别太大。

大家真的麻了,反正都是失败,倒不如换个思路失败。

就这样,这群人闭关开始进行实验,不再涉及传统的光纤传输,而是搞真正的光子纠缠!

如今真正的难点就在于纠缠态是一种物理资源,受到实验室条件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很难制造出具备最大纠缠态的。纯纠缠态受到环境的消干作用也会退化为混合纠缠态,这么一来,就使得信息失真。这样一来就得把混合纠缠太转化为纯纠缠态,这就叫做纠缠纯化技术。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这群人终于在2023年年底搞出了理论,这个得益于制造部门技术的提升,把他们需要的设备制造了出来,不然的话根本就只能空想了。

这也就是杨铭为何在学术报告上呼吁重视技术工人的原因。

想得出造不出的话,人就得被尿活活憋死。如果制造技术提升够快,这个可行性理论年中就出来了,由此可见制造业的重要性。

而制造业的提升同样需要基础理论的提升,然后就是所有生产部门,学科交叉同时提升才能做到,一个部份有弱点,那么上限就取决于弱点有多低。

长天科技自然科学院与夏国科学院联合发表了相关论文,这篇论文并不公开,只有一些相关学科与制造部门的专家看了。

一来这个并不是完整的理论,需要全套设备到位之后才能验证,另外一方面这属于国家机密,关乎通讯安全,公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