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4/5页)
她见过他鲜衣怒马少年时,见过他在沙场英姿勃发杀敌时,见过他屈居浮华靡乐不安忧虑时,更见过他丧父兵败,孝服素衣扶灵柩跪拜百姓时。
世上任何人,都不是崔舒若。
但这样清闲的时候并不多,随着圆月推移,夜色浓郁,慢慢的人就散了,徒留烧成炭的木柴燃着最后一缕白烟,消散在晨光中。
等着这些武将们的,是望不见尽头的又一轮拼杀,不知死生。
而远在并州的崔舒若再一次听见魏成淮的消息,却是他违反军纪,擅自出兵的消息。
这就不得不提齐王扶持小皇子登基后,势力逐渐稳固,他开始打着收复北地的名义,驱逐胡人。当然,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是时机已到,齐王准备将四分五裂的胡人地盘抢来。
毕竟魏成淮过去率着幽州军消磨了大部分胡人的实力,曾经在中原大地耀武扬威的胡人部族,早已是苟延残喘,不堪一击。
又因为魏成淮曾经的威势,胡人对他几乎是闻之色变,一路来打下不少地盘,势如破竹,十分顺畅。
渐渐地,不论是冲杀在前的魏成淮,还是率领大军的赵巍衡,在北地都名声大噪,渐得民心。
齐王有时出府,听见孩童吟唱的童谣大多是夸赞赵巍衡英明的。
若是从前,或许齐王还不会多心,可势力渐大,早不似过往初初起兵时的艰难,人心也就渐渐变了。
在齐王的军队准备和北地为数不多的胡人政权,西燕打仗时,齐王一反常态,将赵仲平也塞进军营里,美曰其名监军督战。可谁都清楚,那是分权去的,来日论功行赏,也能分薄些赵巍衡的功劳,是齐王的制衡之道。
对此,赵巍衡倒是没什么反应,阿耶如何安排,他便如何听。
赵仲平既然是监军,自然要做点什么,但一个从来不插手军营事务的文人世子,怎能妥帖的和武将们打交道呢?自然是怨声载道。
但真要说多么坏,那自然是没有的,赵仲平也不愿意得罪武将们啊。
到最后勉强能和睦共处。
直到打得西燕节节败退,最后西燕开国皇帝呼延凌亲征,那是能媲美赵巍衡跟魏成淮的北地三大名将之一,虽说年近四十,可也算正当盛年,不和他打上一仗,那真是有虚此生。
故而当打起来时,是赵巍衡主动率领三千将士追击呼延凌。路上他便发觉不对,连连派传令兵回大帐请援兵,可惜都没得到回应。
最后是被围的赵巍衡另辟蹊径,命好不容易闯出重围的传令兵去寻魏成淮,魏成淮不惜当众与赵仲平起争执,违逆军法强行带兵救人。
这才及时救下人。
此事传回并州后,当真成了烫手山芋。
虽说魏成淮违抗军令,可追根究底是世子赵仲平的错,还牵扯到了赵巍衡,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还得看齐王。
所有人都眼巴巴瞧着。
崔舒若知道此事时,也忍不住心中一紧。
但随后便略放宽心,因为她十分清楚,魏成淮虽违抗军令,但齐王绝不会杀他,否则幽州不稳,半途投靠的将领们也会跟着寒心。
也许会有些皮肉之苦,可说到底魏成淮是受齐王家事连累,大抵会给些“甜枣”,不必担心。
反倒是如何惩戒赵仲平,如何安抚赵巍衡,其中的度相当重要,也昭示着齐王的心意。如今赵巍衡不但军中势力甚大,甚至也十分得民心,齐王会不会动换世子的心呢?还是继续猜忌?
但任谁也没想到,齐王他……
赐婚了。
令公主嫁予赵巍衡做平妻,并且封了郡王爵位,而赵仲平被急召回并州,如何惩处怕还要等回来以后才能清楚。
至于有关魏成淮的惩罚,和崔舒若预料的差不多,军棍四十,赐下食邑三千户。和后者比,区区皮肉之苦当真算不得什么。
齐王赐下的可是能惠泽子孙万代的食邑,莫说四十军棍,便是八十、一百,怕也有人抢着要挨。
如此一来,半途投靠的旧将们安心了。
倒是齐王对于赵巍衡的态度,委实令人不解。人人都清楚,这位晋室的公主,不出意外是要嫁给齐王来日的继承人的,等到将来,前后朝血脉相承,能免去许多麻烦。
可他要真有废立世子的念头,又为何迟迟不对世子惩处呢?
不提众人心中翻转的心思,倒是被迫灰溜溜回并州的世子赵仲平,真是恨的咬牙切齿。人人都说是他故意加害赵巍衡才偷偷解决了传令兵们,只有他自己清楚,压根没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