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4/6页)
其实真的种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但种的最好的却是雁容,据雁容说,她被卖掉以前,家里世代为农,而且那还是自古以来产量最多的州郡,想来这就是天赋吧。
有些人天生就会种地,不管是什么作物,只要到了他们手里,怎么都能种活。而到了有些人手里,即便是娇贵精细的养着,哪怕是多了一滴水,都要死给他们看。
崔舒若就那么小心的养着,可算是在秋日收获了棉花。
秋老虎正厉害着,明明到了秋天,可还是热得不行。
即便如此,可当真的收获了棉花以后,崔舒若的心情好得不行。
她自己就种了二三十棵,一直收获到霜降前,差不多有十几斤的棉花,还不算上雁容和行雪她们种的。可见在并州种棉花是完全可以的,虽说种植的周期要比西域稍微长一些,可若是在农田的边角,作为补充作物种上,既不影响粮食收成,到了冬日还能做被褥,缝进衣裳保暖。
而崔舒若也把自己之前反复做过的机具都搬出来试验。
轧车用来去棉花籽,基本上都是用木头造的,基本上是利用细钩齿的圆筒,当滚动时,将棉花籽祛除出来。其实若是一般的百姓种植棉花就不需要这些,因为种植的量少,自己动手去除棉花籽就是了。
可在崔舒若的设想里,她不仅要让并州的百姓种,最好能让绣坊也大规模的纺织棉布,相较丝绸绫罗这些,棉布柔软透气,到时也不是能把这些卖出去。
达官贵人们的钱帛不赚白不赚,而且也可以捎带运输价钱低廉,仅仅是将棉花缝制在粗布里的衣裳,那些则是卖给没什么余钱的平民。
民生艰苦,倘若能多造福些百姓岂不妙哉?
在崔舒若的眼里,并州的百姓也好,建康的百姓也罢,其实一旦起了战事,最终都要遭罪,并没有一定要只造福并州百姓的说法。
不过是受局势困囿罢了。
崔舒若心中有了念头,但并不妨碍她将辛苦种出来的棉花纺织成布,刚好用来试试自己做的机具。虽说有些用起来不大顺手,譬如弹棉花的弓,似乎弹得颇为艰难,崔舒若想是不是自己的尺寸定得还是太小了,也可能是没把握好使用的技巧,还需要再研磨研磨。
但确实能将棉花们纺织成布。
而且可以放进绣坊,类似流水线一般各司其职。
若是不讲究布料上的图案,其实很快就能上手,不必如其他精美繁复的布匹,需要熟练后才能不出错,如此一来,也就用不着太费物力。
崔舒若真的用棉花纺织成布以后,就让行雪她们帮着一起缝制衣裳,兑现先前的承诺,给窦夫人送去了一套里衣。
不是崔舒若不想做能穿到外头的衣裳,实在是那棉布织的粗糙,倒不是摸起来糙,而是不仅连图案都没有,甚至还只是简简单单的白色。
做成里衣,在衣摆出绣些花也就罢了,若是穿成外裳,怕是要叫人以为家里出了丧事,或是老皇帝驾崩,贵胄们要脱下艳丽衣裙了。
收到崔舒若送去的里衣后,窦夫人高兴的不行,尽管崔舒若一再解释,说不是自己缝制的,她只是亲手种了棉花,又从摘籽到晾晒纺线织布都不曾假手于人,原本只是高兴的窦夫人被感动的泪眼盈盈。
窦夫人擦着眼泪,只敢小心的摸这套十分简陋的里衣,仿佛在摸珍宝一般。
“你能有如此孝心,着实叫阿娘欣慰。”窦夫人牵起崔舒若的手,一看原本柔嫩的小手竟粗糙了不少,眼泪就落了下来看,怎么也止不住,“但往后可别亲自动手了,你瞧瞧,这手怎么勒成这样了,疼在儿身痛在娘心。
你若是想让阿娘开怀,多陪陪阿娘,也同你阿姐多出去走走,我这心底啊就已经比饮了蜜水还甜了,可别再做那些粗活了。”
窦夫人对崔舒若当真是小心翼翼,又怕她做粗活不小心伤着了,又怕自己管得多会叫她不开怀。
但窦夫人显然是多虑了,崔舒若并不少伤春悲秋的娇贵家世女,她直接笑盈盈的应下。毕竟先前亲自动手,也不过是为了将如何栽种的过程都记下来,有利于来日教给更多的人来,这些倘若假手于人,总觉得不放心。
其实崔舒若忽略了一点,栽种对汉人而言是最容易的。哪怕是最平凡的农人,也是世世代代耕种,旁的也许不行,可种地就和呼吸一样容易,即便是从未见过的种子,多摆弄几次,也就摸清楚习性了。
真正困囿住棉花在中原大地广泛种植的,一是不知作用,二是不晓得如何将它们变作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