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得无念,得无名(4)(第3/5页)

潘夫人笑着道:“她家的川哥儿要说亲了,今日要跟亲家见面。”

潘大人:“跟哪家啊?”

潘夫人:“榆林明家。”

潘大人琢磨了下:“明家?这倒是好人家。”

……

确实是好人家。即便是赵氏,也忍不住拉着明家大少夫人道:“我还与你母亲见过呢。”

明家大少夫人轻笑着道:“我听母亲说过的,那年她来京都,还与你一块踏春过。”

赵氏:“我们一块放过风筝!”

她感慨道:“你母亲是何等的风华人物,我自幼见了她就羞愧——你是像你母亲的。”

她这般的喜形于色,明家大少夫人自然是满意的。但闺女嫁过来的时候,赵氏已经老了,她要相处的是婆母。

明家大少夫人就看向折绾,只见她上身着素色的短袄,下裙却配的是翠绿色百福祥文,用色温婉又大胆。

她的发髻上不用金银,端正插着一支点翠荷花簪,斜髻还别着两朵小小的花,明家大少夫人不懂花,叫不出来名字,只觉得她这般打扮真是好看。

她不露声色的再去看折绾的脸,便暗自赞一句好姝色。

她顿了顿,轻声问,“听闻大少夫人喜欢花草?”

折绾点头,笑着道:“是,自幼就喜欢侍弄。”

明家大少夫人,“是么?我家慧姐儿也喜欢得很。”

明家的小姑娘叫明慧。

折绾就看向坐在一边的小姑娘,“慧姐儿喜欢什么花?我的花房里花朵,待会让莹姐儿带你去看看。”

她柔声道,“你若是有喜欢的,走时便带一篮子回去玩。”

慧姐儿就看向阿娘。明家大少夫人微微点头,她才轻声道:“多谢婶娘。”

莹姐儿:“好啊,我带她去。”

折绾:“多谢你啊。”

莹姐儿:“小事一桩嘛!”

今日孩子们都在。川哥儿一直安安静静的不说话,但他知晓慧姐儿是谁,他羞红了脸,根本抬不起头。但方才听她说了一句话,好听得很,便忍不住抬起头看过去,又觉得不好,便连忙低下头去。

升哥儿已经好奇的凑过去问了:“慧姐儿,你说的音跟我们不同耶。”

慧姐儿紧张起来,莹姐儿坐在她身边朝着升哥儿撇嘴,“自然是不同的,她又不是京都人——你会说江南话吗?”

慧姐儿松口气,折绾笑了笑,“莹姐儿,你带着慧姐儿跟川哥儿升哥儿去花房吧?”

莹姐儿早就坐不住了!她连忙点头,“好啊。”

她牵起慧姐儿,“我带你去看我的小铃铛。”

她时时刻刻想要分享自己的铃铛。

她也很喜欢面前的慧姐儿。但是雁雁姐姐才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她只牵了慧姐儿的手,没有抱她。

慧姐儿被牵着,情不自禁跟着出门了。明家大少夫人瞧了,倒是满意孩子们的和和气气。

英国公府家世好,有爵位在身。刕鹤春得陛下隆恩,刕鹤悯任越州知州,家世倒是跟明家不相上下。若是能结亲,自然是好。

但还是有顾虑。

一是刕鹤春的“病”。这事情在京都传得广,二弟一家早写信给她了。但英国公府诚意足,英国公特意写信解释此事缘由,说明了只是子嗣少,并不是身子有病,只是国公夫人想要求子,便四处求医,这才传扬了出去。

又说川哥儿也是时常把脉的,是个健健康康的好孩子,并附上了川哥儿的脉象,请他们万万不要人云亦云,伤了两家的缘分。

人家都这般做了,他们自然心中慰贴,公爹便拍板说此事可行,“抛却刕鹤春不说,只看川哥儿好就行。再者说,他们家只有川哥儿一个孩子,鹤春生不出来,于我们倒是好事。”

明家大少夫人也是如此觉得的,“亲兄弟没有,但堂兄弟多,将来也可做依靠,却没有纷争。”

但她还顾虑折绾。折绾是继室。后母难当,但后母也容易出“毒妇”。

明家大少夫人打听最仔细的就是折绾了。

女子出嫁,一半嫁的是丈夫,一半是婆母。她特意托二弟妹打听折绾的为人,得的都是夸赞。

“京都各家夫人都跟她相交,是个实诚人,没有坏心。别的你不熟悉,但丹阳的玉家,孙家姑奶奶你知晓吧?都跟她相交甚好呢。”

等来了京都之后,二弟妹还说折绾的事迹,“倒是有几分侠义之气。当初勋国公夫人敲锣打鼓给勋国公纳寡妇,这里面也有她的手笔。”

但一会又愁了,“但这事她帮的是继室对付继子——”

明家大少夫人却觉得问迹不问心,道:“她刚嫁过去,地位还没稳,却敢帮着做此事,是顶着夫家责怪在做的。”

能这般帮着好友已经难能可贵了,多少人没有这份魄力。

她便对英国公府心里有数了,今日过来一瞧,确实是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