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犹怜草木青(22)(第3/5页)

她今年年尾就要出嫁,这是她在这个家里过的最后一个年。四姑娘还有些惆怅,但更多的是希冀,“希望我在那边能适应。”

折绾:“不用担心,你心宽一些,多看重自己一些,自然就快活一些。”

四姑娘如今跟她熟悉了,笑着道了一句,“就跟大嫂嫂一般么?”

折绾并不躲闪,点头,认真道:“对,就像我一般。”

她认可自己如今的好。

四姑娘挽着她的手,道:“大嫂嫂,往后我要是有不懂的,就写信来给你。”

她还想跟折绾说件事,“我能不能请你帮我买些地在闽南?”

折绾没有拒绝,两人凑在一块说买在闽南哪里好。赵氏瞧见了冷哼一声,再看玥娘,就开始心酸。

到底还是跟她离心了。枉费她掏心掏肺的。

赵氏撇过脸,宋玥娘本是要过去给个台阶的,瞧她的模样又转过了头。

二少夫人和四少夫人依旧是坐在角落里并不多话。但今日四少夫人还是动了心思跟折绾打好关系的。

她跟二少夫人道:“你就瞧她这种性情,便知晓将来不会对咱们怎么样。说不得将来分家也能多分一点。”

二少夫人是个不愿意多动弹的,并不愿意过去搭讪,道:“你去吧,我们够吃就行了。”

四少夫人就又坐了回去,“是,够吃就行了。”

但还是抱怨,“上回我给我家弟弟买了铺子,结果母亲就怨恨上了我。说我给这个买了,怎么不给大哥哥买。如今大哥哥大嫂嫂埋怨她偏心——好嘛,这倒是怪罪我来了。”

二少夫人劝她,“你往后别管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不是还抱怨你母亲不给你好嫁妆么?何必还要上赶着回去照顾弟弟们。”

四少夫人叹息,“到底是弟弟,血缘亲族,难道还能彻底断开不成?我就跟你说说,别处我不敢抱怨的。”

二少夫人就指了指折绾,小声道:“你学学她——她是个狠心的,我听闻就是她的姨娘她也不管的。”

四少夫人:“这话怎么说?从哪里传出来的?你听谁说的?”

二少夫人就道:“你就别管了,反正我是听闻过此话的。”

四少夫人瞧了她一眼,二少夫人就道:“你可以拿去做人情,但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四少夫人就笑起来,“多谢你了。”

男人们那边倒是俱在一起。英国公将人团在一处说家规,说去年众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说今年要做的事情。

他说完之后,便是刕鹤春对众人的勉励,“天道酬勤,你们定然要勤勉才是,不可懒惰,不可玩物丧志。”

刕鹤悯闻言,笑了笑,倒是没有反驳,而是顿了顿道:“我这次要去的是越州,越州是越王的封地,我便写了拜贴给越王。”

刕鹤春脸就冷了下来,看了他一眼,“是么?那你明日跟你嫂嫂一块去吧,她也是要去拜会越王夫妇的,已经跟越王妃约好了。”

刕鹤悯就道:“是,我也要去找大嫂嫂问一问闽南茶叶的事情。”

他起身,“趁着现在有空,我这就去问问。”

刕鹤春的脸难看得很。

就算是刕鹤悯不来,折绾也是要主动去找他的。她笑着道:“这些日子你忙得很,我就不敢叨扰。”

刕鹤悯确实很忙。回来之后走亲串巷,根本没有停过。他跟折绾道:“我是听闻了嫂嫂去闽南买地的事情,我听闻越王也有此意?”

折绾不敢说这个话,只是道:“越王是在意民生,不是在意我这个小生意。”

刕鹤悯笑起来,“嫂嫂真是自谦了。”

他说起越州来,“越州其实也有一些地方是种茶叶的。”

这个折绾知晓,她道:“我见书里面写:茶,越州上;碗,越州上。①越州茶碗倒是出名的。”

但是也仅仅是诗句中传颂几句,谁也没有真的去大规模种植过。折绾道:“我之前还想,是不是种得不好,没有让种的人得到钱财,所以就一直没有人去琢磨此道。”

百姓是很聪慧的。只要有人得了钱,便会跟着去做。

她把自己知晓的说出来,“越州的青瓷其实是上好的茶具。茶经里面写: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②”

她说话不急不缓,句句说到点子上,“到时候我的茶出来了,若是要在江南销出去,便想去买越州的青瓷做茶具。我们是要一套卖出去的。”

刕鹤悯见她还会思虑这些,不免正经起来,“是。若是嫂嫂到时候要帮忙,定然要开口。”

两人就说起此事来。四姑娘在一边听得懵,但也不准备接话。一转身,便见大哥哥眼睛都要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