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运筹,烽火(第2/2页)

七月的下午,张次公先后用三天时间,沿途换马,每天疾驰八百里,日夜兼程的赶到了北关。

他这时正站在一处城池上,往北方的草原看去。

三天疾驰,让他双目猩红,嘴唇干裂。

体内力量全力运转,才保持了不眠不休。

他拿出离开长安前,霍去病给他画的战略推演图,仔细打量后,忽然对身边的一个禁军校尉道:“去病画在这图上的布置,像有些女人一样,带股骚劲,你说能不能应验?”

那校尉神色凝重:“我们持军令,已接管了这里的军防,相关人等也都拘押起来,正在挨个审问。但到底会发生什么,吾实在难以确定?”

北关,夜色深暗。

大汉东北方向的上谷郡和渔阳郡,两郡交汇之地,继续往北,就是乌桓游牧部族统治的区域。

乌桓的前身,曾是纵横草原的东胡。

但如今已不复之前的鼎盛,日益衰落,且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小部落,彼此征战,混乱不堪。

在乌桓和北关交接的区域,汉军斥候探查范围外,有一座山谷,地处山峦交错之中,颇为隐秘。

山谷内,藏着一支从汉匈上次交战时就分化出来,暗中蛰伏的匈奴部众。

他们在这里蛰伏了已有些时日,耐性渐失。

山谷内营帐连绵,一处大帐中,正隐隐传出女子哭泣的声音。

还有噼啪像是在抽打般的动静。

却是有匈奴兵,在附近抓了几个到山里采野菜的乌桓女人,弄到大帐已有数日。

天色擦黑,一个匈奴千骑长走出来,提了提腰上的皮袍,一脸舒爽,来到营地中间的主帐:

“焉耆当户,今日是约定的最后一天,若到明早再不举火,我们可就要回去了,白跑了一趟。”

“你抓那几个乌桓女子,小心露了踪迹。”

帐内坐着一个体型矮小,但眼神极为凌厉的匈奴当户。

“知道了又能怎样,周边只有几个乌桓小部。那几个乌桓的女人脏的厉害,跟母狼似的,还是汉人女子好,像白羊。”

进来的千骑长呲牙笑了笑:“这次若真有人举火开关,放我们进入汉境,我来负责劫掠女子,你们抢夺财物,全力斩杀汉军。”

焉耆道:“让你办的正事做好没有?”

“派人盯着呢,若有人举火,绝不会错过。”千骑长笑道。

他们说的举火,是汉时长城烽火传讯的一种方式。

举火一般是求救或示警,表示边关有敌袭。

有时举火传讯,需要对应的火号,例如用一个铁器为顶盖,压制火势,而后抬起,如此明灭之间的变化,就会形成固定的传讯方式。

伊稚斜给他们的命令是,到了某日,若北关有人用特定的方式举火传讯,则他们便可驰骋而去。

有人会放他们进入汉人关城内,大肆劫掠,纵火烧城,在汉境掀起一场动乱。

用烽火传讯的方法,在黑夜里能看出老远。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让友军看见,证明他们已经传讯,城破后就可以减少内鬼的责任。

也就是已经传讯,但城池还是被破,是匈奴人兵锋太盛。事后可以减少责任,且能掩盖保护内鬼的身份。

两方约定,最后的时限就是今晚。

当天凌晨,果然有匈奴部众看见汉人的北关城池外,燃起了传讯之火。

夜里看来,烽火连天,壮观无比。

这支匈奴部众大喜,传讯方式和约定的一模一样。

一干人骑马从蛰伏出冲出,策骑逼近北关举火之处。

一段时间后,他们来到北关的一座坚城外。

夜色正浓,城外的吊桥并未放下,大门紧闭,且城内隐然有厮杀声传出。

“事情败露,汉人内乱,在城内打起来了?”焉耆当户闪过念头。

“城门未开,根本进不去,怎么办?”千骑长问。

焉耆当户道:“城内混乱,必有机可乘。此门不通,让各部绕城而行,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城门已开。

若没有,就近寻找别的城池,汉人内乱,良机难得。”

众将当即策骑狂奔,依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