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世界战争的开端(第2/3页)

如今在暹罗半岛上,蓝玉已经聚集了三十万大军,就等着季风到来。

“凉国公,也不知道天竺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曹震看着大海,不由是开口问道。

蓝玉却不怎么在意:“能是什么情况,听李景隆那小子说,天竺也就那个样子,士兵战力垮得很。”

“再者我等有三十万大军,天下何处不能战之。”

“太孙也说了,天竺是一定要打下来,以后要跟南洋这边一样,当咱们大明的后花园。”

“据说天竺物产丰富,极为富庶,可是个好去处。”

听到蓝玉这么说,曹震也不好说什么了。

其实曹震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因为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关系,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所以才会有些担心。

“暹罗跟真腊的那些士兵,最近表现可好。”蓝玉顺口问了一句。

曹震回道:“凉国公放心,这些士兵大多数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先前连饱饭都不怎么常吃到。”

“现在跟着我们大明,除了操练辛苦一些,但每日都能吃上饱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蓝玉点点头。

对于暹罗和真腊士兵,他还是比较看重,因为三十万大军暹罗和真腊分别有十万。

不仅仅是现在的二十万兵。

蓝玉很清楚,朝廷那边暂且来说,是不会再给他增派兵力了,但却给了他练兵的权力。

也就是说,蓝玉可以在暹罗和真腊地区进行征兵,然后进行操练。

虽然蓝玉没有去过天竺,但不管从简单的地图,还是了解到的一些消息可以知道,天竺是有许多个王朝同时存在,并且疆域也很辽阔的地方。

三十万兵打一国问题不大,可一直打下去,问题就大了。

而现在,大部分的军队后勤,也是由南洋这边来负责,朝廷主要负责是在军备和火器上面。

当攻入天竺地区的时候,那么暹罗和真腊,就相当于蓝玉的后勤方了。

“风!风!大风!!!”

突然,军营里传到了大的呼喊声,而蓝玉这边,也感受到了大风的吹拂。

这是季风,也是能够带动宝船的大风。

只有在这样大风的吹动下,才能给宝船风帆提供足够的动力航行。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

蓝玉再不迟疑,立即整顿军队,开动宝船,前往天竺。

……

吐蕃。

历经三月,傅友德率领大军,几乎把整个吐蕃给横推了。

征战吐蕃的战局,比傅友德想象的还要顺利。

现在的吐蕃早已经不是唐朝时期的强大王朝了。

吐蕃王朝崩溃,分裂为了大大小小的诸多政权,主要有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和雅隆觉阿王系。

四大王系内部又不断分化,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

如阿里王系又分出了拉达克王国、普兰和古格王国。

吐蕃东部地区,则更加混乱,这里“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

北宋时期,青海一带曾经建立了唃厮啰政权,但是时间也比较短暂。

在长期的分裂状态下,整个青藏高原形成了三部分,分别是乌思藏,康巴和安多。

乌思藏又分为了前藏、后藏和阿里三部分。

大明的乌斯藏都指挥司,其实并不在如今意义上的乌斯藏地区,反而是北部接近西域的边境。

名义上,乌斯藏都指挥使,管辖整个乌斯藏地区。

傅友德领军要打的,就是乌斯藏前藏,阿里。

前藏就是拉萨和山南地区,阿里则是藏北高原上。

这两个地方,也是最麻烦的地方,高原反应最强烈的地方。

傅友德之所以能在三月内横推吐蕃,最关键的点不在于用兵,而在于用人。

他利用各大政权之间的关系,将前藏和阿里地区的吐蕃政权,全部给孤立了起来,在许诺了一些好处之后,这些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吐蕃人,自行组织了兵力,帮助傅友德横推。

其实能够这么顺利,傅友德还需要感谢一下帖木儿。

前些年帖木儿侵犯打下和吐蕃接壤的德里苏丹国,从而进入到吐蕃境内烧杀抢掠,把整个吐蕃境内搞得是支离破碎。

而当时投靠了帖木儿势力的,就是前藏和阿里地区。

然后草原被平定,帖木儿退走吐蕃,在草原遗留的军队现在也基本上被清除。

因此太多的吐蕃土司完全不敢跟大明对着搞。

现在的吐蕃挺贫困的,他们很难再进行一次战争,即便是那些贵族,也要为日常的饭食进行担忧。

这才是傅友德能够顺利的原因。

当然,这跟明军的强大,也是分不开干系。

不过平定吐蕃后,傅友德的任务并不算结束,接下来,他还需要配合乌斯藏都指挥使里,那些德里苏丹国的禁卫军,反攻德里苏丹国,复辟图格鲁克王朝。